鬣字的含义
鬣字的解释
鬣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25
- 拼音:liè
- 繁体:鬣
- 笔画:25
- 部首:髟
鬣字寓意
【鬣】鬣 liè 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鬣鬃。刚鬣。 鱼颔旁小鳍。 〔鬣狗〕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狗,头比狗的头短而圆,毛棕黄或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褐斑点,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吃兽类尸体腐烂的肉。 扫帚的末端。
鬣字解释
【鬣】[①][liè][《廣韻》良涉切,入葉,來。]亦作“1”。亦作“鬛1”。(1)长而硬的胡须。(2)马颈上的长毛。(3)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4)鱼鳍。(5)鱼的计量单位。(6)植物花、叶、穗芒形状如马鬃的。(7)扫帚。(8)用同“鬎”。参见“鬣鬁”。
鬣字诗词来源
【鬣】䯱髵奋鬣时蹲踏,鼓怒骧身忽上跻。唐·作者:张说《杂曲歌辞 其一 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
红鬣锦鬃风騄骥,黄络青丝电紫骝。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刺银盘欲飞去。盛唐·作者:李白《詶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唐·作者:顾况《郑女弹筝歌》
道士身披鱼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飞。中唐·作者:吴筠《龙虎山》
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鬐鬣赤。中唐·作者:张籍《杂曲歌辞 远别离》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中唐·作者:刘禹锡《竞渡曲》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唐·作者:李绅《龟山寺鱼池 其一》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唐·作者:白居易《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唐·作者: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
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唐·作者:许浑《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中唐·作者: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中唐·作者:李贺《白虎行》
麦门冬长马鬣青,茱萸蕊绽蝇头赤。唐·作者:无名氏《小苏家》
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唐·作者: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三》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唐·作者: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四》
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唐·作者: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唐·作者:方干《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唐·作者: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 其一》
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唐·作者:皮日休《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
红鬣锦鬃风騄骥,黄络青丝电紫骝。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刺银盘欲飞去。盛唐·作者:李白《詶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鬐鬣。唐·作者:顾况《郑女弹筝歌》
道士身披鱼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飞。中唐·作者:吴筠《龙虎山》
莲叶团团杏花拆,长江鲤鱼鬐鬣赤。中唐·作者:张籍《杂曲歌辞 远别离》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中唐·作者:刘禹锡《竞渡曲》
汲水添池活白莲,十千鬐鬣尽生天。唐·作者:李绅《龟山寺鱼池 其一》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唐·作者:白居易《初加朝散大夫又转上柱国》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唐·作者:白居易《哭崔二十四常侍》
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唐·作者:许浑《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中唐·作者: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中唐·作者:李贺《白虎行》
麦门冬长马鬣青,茱萸蕊绽蝇头赤。唐·作者:无名氏《小苏家》
不剪焦毛鬣半翻,何人别是古龙孙。唐·作者: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三》
欲将鬐鬣重裁剪,乞借新成利铰刀。唐·作者: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四》
星座通霄狼鬣暗,戍楼吹笛虎牙闲。唐·作者:杜牧《道一大尹存之庭美二学士简于圣明自致霄汉皆与舍弟昔年还往牧支离穷悴窃于一麾书美歌诗兼自言志因成长句四韵呈上三君子》
鲤鱼纵是凡鳞鬣,得在膺门合作龙。唐·作者:方干《漳州阳亭言事寄于使君》
翠鬣红衣舞夕晖,水禽情似此禽稀。唐·作者:崔珏《和友人鸳鸯之什 其一》
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唐·作者:皮日休《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
鬣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鬣】【亥集上】【髟字部】 鬣; 康熙笔画:25; 页码:页1457第15【唐韻】良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涉切, 音獵。【說文】髮鬣鬣也。从髟,巤聲。或作 。【廣雅】鬣,髦也。又【玉篇】長須也。【左傳·昭七年】使長鬣者相。 又馬領毛。【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蕃鬣。 又豕也。【儀禮·士虞禮】敢用絜牲剛鬣。【禮·曲禮】豕曰剛鬣。 又帚端。【儀禮·旣夕】埽者執帚垂末內鬣從。【禮·少儀】拚席不以鬣。 又【增韻】凡魚龍頷旁小鬐皆曰鬣。 又【集韻】弋涉切,音葉。亦帚端。考證:〔【禮·明堂位】夏后氏駱馬黑鬣,周人黃馬繁鬣。〕 謹照原文繁鬣改蕃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