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字的含义
狼字的解释
狼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1
- 拼音:láng
- 繁体:狼
- 笔画:10
- 部首:犭
狼字寓意
【狼】狼 láng 哺乳动物,形状很像狗,性残忍而贪婪,昼伏夜出,能伤害人畜。毛皮可制衣褥:狼狈。狼奔豕突。狼吞虎咽。狼子野心(喻凶恶残暴的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引狼入室(喻引进坏人)。
狼字解释
【狼】[①][láng][《廣韻》魯當切,平唐,來。](1)兽名。犬科。耳竖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下垂,栖息山林中。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毛皮可制衣褥等。(2)以喻凶恶残暴的人。(3)凶狠。(4)即俍人。明代中叶至清代主要指分布于广西一带的壮族。(5)星名。即天狼星。(6)见“狼犺”。(7)姓。春秋晋有大夫狼瞫。见《左传·文公二年》。[②][lǎng][《集韻》里黨切,上蕩,來。]见“狼2犺”。[③][làng][《集韻》郎宕切,去宕,來。](1)地名用字。(2)见“狼3湯渠”。
狼字诗词来源
【狼】虎兕争兮于廷中,豺狼斗兮我之隅。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阳平张楼头如箱。见人切齿剧虎狼。魏晋·作者:无名氏《临水人为张楼谣》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初唐·作者: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世人不知丹有神,试吃狼毒必害人。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阙丘二个南河东,丘下一狼光蒙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盛唐·作者:王昌龄《春怨》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唐·作者:杜甫《三绝句 其一》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唐·作者:杜甫《释闷》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籍不禁风。唐·作者: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唐·作者: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
含桃风起花狼籍,正是仙翁棋散时。唐·作者:皎然《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中唐·作者:武元衡《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唐·作者:苏癿《定风波 其一 儒士定风波二首》
风卷平沙日欲曛,狼烟遥认犬羊群。唐·作者:裴羽仙《哭夫二首 其一》
阳平张楼头如箱。见人切齿剧虎狼。魏晋·作者:无名氏《临水人为张楼谣》
蠮螉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春风也解嫌狼籍,吹尽当年道教灰。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初唐·作者: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世人不知丹有神,试吃狼毒必害人。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阙丘二个南河东,丘下一狼光蒙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左畔九个弯弧弓,一矢拟射顽狼胸。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一 南方七宿》
音书杜绝白狼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盛唐·作者:王昌龄《春怨》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唐·作者:杜甫《三绝句 其一》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豺狼塞路人断绝,烽火照夜尸纵横。唐·作者:杜甫《释闷》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籍不禁风。唐·作者: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
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唐·作者:岑参《裴将军宅芦管歌》
含桃风起花狼籍,正是仙翁棋散时。唐·作者:皎然《送顾道士游洞庭山》
旌旆遍张林岭动,豺狼驱尽塞垣空。中唐·作者:武元衡《幕中诸公有观猎之作因继之》
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唐·作者:苏癿《定风波 其一 儒士定风波二首》
风卷平沙日欲曛,狼烟遥认犬羊群。唐·作者:裴羽仙《哭夫二首 其一》
狼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狼】【巳集下】【犬字部】 狼;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712第02【唐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 音郞。【說文】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从犬,良聲。【埤雅】狼大如狗,靑色,作聲諸竅皆沸,善逐獸。里語曰:狼卜食。狼將遠逐食,必先倒立以卜所向,故獵師遇狼輒喜。狼之所嚮,獸之所在也,其靈智如此。古之烽火用狼糞,取其煙直而聚,雖風吹之不斜。【爾雅·釋獸】狼,牡貛,牝狼。【註】牡名貛,牝名狼,辨狼之種類也。【詩·齊風】竝驅從兩狼兮。【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註】狼膏聚,聚則溫。 又狼藉。【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註】狼戾,猶狼藉也。又【周禮·秋官】條狼氏。【註】條,當爲滌器之滌。狼狼扈道上。【疏】狼狼扈道上者,謂不蠲之物在道,猶今言狼藉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東有大星曰狼。狼角變色,多盜賊。又【律書】西至於狼。狼者,言萬物可度量。斷萬物故曰狼。 又【杜篤·論都賦】寥狼邛莋。【註】寥狼,猶擥擾也。 又地名。【左傳·文九年】楚子師於狼淵,以伐鄭。【史記·秦本紀】白起攻趙,取代光狼城。又白狼縣,屬右北平郡。臯狼縣,屬西河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後漢·明帝紀】西南夷白狼動黏諸種,前後慕義貢獻。 又草名。【爾雅·釋草】孟狼尾。【註】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又姓。【左傳·文二年】狼瞫取戈以斬囚。 又【集韻】里黨切。音朗。狼犺,獸名。似猴。 又郁狼,漢侯國。【韋昭曰】屬魯。狼音盧黨反。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集韻】【韻會】 郞宕切,音浪。博狼,地名。在陽武。【前漢·張良傳】秦皇帝東遊,至博狼沙中【註】師古曰:狼音浪。◎按史記本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