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烙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lào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烙字寓意

【烙】 lào 用器物烫熨:衣服。印。花(亦称“烫花”)。 把面食放在烧热的铛或锅上加热使熟:饼。锅贴。 luò  ㄌㄨㄛˋ 〔炮(p俹 )〕见“炮1”。

烙字解释

【烙】[①][lào][《廣韻》盧各切,入鐸,來。](1)用高温的金属烧灼。(2)引申为打上或留下标志。(3)灼痛。(4)用锅铛之属烤面食。[②][luò][《廣韻》盧各切,入鐸,來。]灼,烧。古酷刑之一种。

烙字诗词来源

【烙】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北宋·作者:范仲淹《咏史五首 其四 商人》
谁谓兵奴踠其足,针烙熨里成瘢痂。北宋·作者:文同《和子平悼马》
鞭箠刻烙伤天全,不如此图近自然。北宋·作者:苏轼《书韩干《牧马图》》
昨日卖鱼到城郭,暑气千门正炮烙。南宋末·作者:蒲寿宬《又渔父四首 其一》
我閒解官甘寂寞,尔病良医频灌烙。宋末元初·作者:方回《老马行》
刻烙天全固可悲,不应顾影自惊嘶。元·作者:王恽《题钱选临曹将军胭脂骢图 其三》
想见开元汧渭閒,未刻未烙天真完。元·作者:吴存《百马图》
名驹烙印补□额,浮蚁盈杯浇病肠。元末明初·作者:李穑《监进色请坐。至则都堂又来招。水饭而归》
灼山烙泽绝橧窟,奔迸不翅逃罝麚。元末明初·作者:宋濂《次刘经历韵》
汉祖宽仁兼楚地,商辛炮烙动周师。元末明初·作者:陶安《首尾吟六首 其四》
炮烙烟生醢鄂侯,人心天命已归周。明·作者:陈昌《太公钓鱼图》
烟红炮烙万邦离,有意为奴世莫知。明·作者:崔淑精《箕子墓》
炮烙烟消四海苏,文孙威德已弘敷。明·作者:孙承恩《夷齐图二首 其一》
北寺云屯朝烙马,西清风起夜闻荷。明·作者:徐渭《送朱使君太仆》
炎天五月胜炮烙,行人挥汗如泉落。明·作者:李孙宸《仲夏与安国侄泛舟访伍国开兄弟因携酌前林大醉放歌》
老髯奚官立道傍,伫看烙印黯悲伤。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右君 其一 牧马图》
回首当年开仆监,龙媒烙字麒麟院。明末清初·作者:吴伟业《马草行》
蒲梢不拒诸蕃贡,印烙新加毛骨殊。清初·作者:查慎行《蒙古贡马》
钳口珍谈淋烙凶,从容完璞归青杳。清·作者:徐金楷《贞烈殷氏行》
群丑烙死何能为,忠魂叱吒惊鸱吓。清·作者:卓肇昌《双忠歌》

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烙】【巳集中】【火字部】 烙;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670第18【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 音洛。【說文】灼也。【廣韻】燒也。【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又【增韻】火鍼曰烙。 又音閣。【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按字彙正字通俱云:又音格。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与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