霒字的含义
霒字的解释
霒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yīn
- 繁体:霒
- 笔画:16
- 部首:雨
霒字寓意
【霒】霒 yīn 古同“阴”,云遮日。
霒字解释
【霒】[①][yīn][《廣韻》於金切,平侵,影。]“侌1”的今字。“1”的今字。“阴1”的繁体字。亦作“阥1”。亦作“隂1”。亦作“霒1”。亦作“霠1”。(1)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2)泛指北面。(3)不见阳光的地方。(4)幽暗,昏暗。(5)背面。(6)凹进的。(7)阴影。(8)日影。(9)借指光阴。(10)天空中十分之八以上的部分被中低云量占住叫做阴。(11)指云块。(12)冥冥之中。借指鬼神。(13)夜。参见“陰陽”。(14)雨。(15)阴湿;润泽。(16)水。(17)负。与“正”相对。(18)今指带负电的。(19)隐藏;不露在外面的。(20)暗暗地;偷偷地。(21)阴险。(22)脸色阴沉不悦貌。(23)熄灭;哑。(24)冷,寒冷。(25)指秋冬季节。(26)月亮。(27)小;弱小。(28)指小人,人格卑鄙的人。(29)偶数。(30)妇人。参见“陰事”、“陰禮”。(31)母性的,雌性的。(32)指月经。(33)男女生殖器。(34)指五脏。(35)指脑。(36)车轼前覆车軓的横板。(37)浅黑色。(38)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贯通物质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之一。跟“陽”相对。(39)通“窨”。地窖。(40)姓。汉有阴识。见《後汉书》。本传。[②][yìn][《集韻》於禁切,去沁,影。]通“蔭2”。“阴2”的繁体字。(1)覆荫;庇护。(2)埋藏。[③][ān]“阴3”的繁体字。沉默。《书·说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孔传:“陰,默也。”一说通“闇”,为居丧的小屋,凶庐。见《礼记·丧服四制》“《書》曰高宗諒闇”郑玄注、《论语·宪问》“《書》云高宗諒陰”杨伯峻注。
霒字诗词来源
【霒】朝歌荡阴及犁阳。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阴阳分兮钟律滋。星月列兮有四时。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阴云起兮白雪飘。东汉末·作者:繁钦《七言诗》
阳和微弱阴气竭。曹魏·作者:阮籍《大人先生歌》
日匿影兮天微阴。经迥路兮造北林。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三》
霜雪滞兮潜天阳,浮澌结兮悲海阴。南朝宋·作者:袁淑《咏寒雪诗》
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凉阴既满草虫悲。谁能离别长夜时。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三》
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南梁·作者:萧纲《东飞伯劳歌二首 其一》
阴生读书不免痴。不识双凤脱人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时人为阴凤语》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仰日月妾所愿。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车马处处尽成阴,班荆促席对芳林。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隋·作者:杨广《迷楼闻宫人歌作》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隋·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三》
配名天地厚阴阳。从石入金快翱翔。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三》
阴阳相对共相随。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阴阳分兮钟律滋。星月列兮有四时。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盛阴修夜何难晓,思念纠戾肠摧绕,时节晚莫年齿老。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阴云起兮白雪飘。东汉末·作者:繁钦《七言诗》
阳和微弱阴气竭。曹魏·作者:阮籍《大人先生歌》
日匿影兮天微阴。经迥路兮造北林。曹魏·作者:曹植《离友诗三首 其三》
霜雪滞兮潜天阳,浮澌结兮悲海阴。南朝宋·作者:袁淑《咏寒雪诗》
须臾之间自灭亡。起自汝阴死三湘。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凉阴既满草虫悲。谁能离别长夜时。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三》
谁家总角歧路阴,裁红点翠愁人心。南梁·作者:萧纲《东飞伯劳歌二首 其一》
阴生读书不免痴。不识双凤脱人衣。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时人为阴凤语》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仰日月妾所愿。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车马处处尽成阴,班荆促席对芳林。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隋·作者:杨广《迷楼闻宫人歌作》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隋·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三》
配名天地厚阴阳。从石入金快翱翔。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三》
阴阳相对共相随。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霒】【戌集中】【雨字部】 霒;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75第27【玉篇】古文隂字。【說文】雲覆日也。从雲今聲。註詳阜部八畫。 【集韻】書作 。或作 。【廣韻】書作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