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雩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雩字寓意

【雩】 yú 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禳(出雨消灾)。

雩字解释

【雩】[①][yú][《廣韻》羽俱切,平虞,云。](1)古代为祈雨而举行的祭祀。(2)兽名。(3)古地名。春秋宋地。在今河南省睢县境。[②][yù][《集韻》王遇切,去遇,云。]虹。

雩字诗词来源

【雩】凤曲登歌调令序,龙雩集舞泛祥风。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雩祀乐章 舒和》
卫多君子鲁多儒,七岁闻天笑舞雩。中唐·作者:杨巨源《送司徒童子》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唐末宋初·作者:王溥《诗一首》
舞雩台上春风起,鲁国先生讲始开。北宋·作者:李堪《舞雩台》
鸣瑟久抛雩舞地,称觞更负永和春。北宋·作者:宋庠《春霁汉南登楼望怀仲氏子京》
献岁成工观盛礼,愿陪希瑟趁风雩。北宋·作者:宋祁《太学建讲殿割王第西偏营置》
雩上鲜风拂袂过,讼庭谈树自婆娑。北宋·作者:宋祁《友人书斋》
章冠惯趁舞雩春,属疾弥年素产贫。北宋·作者:宋祁《送李芝还旧隐》
晚雷驱雨协春雩,谁识天工用意殊。北宋·作者:韩琦《喜雨》
生民失职馈敛繁,势若久旱方雩禜。北宋·作者:蔡襄《李山英以疾归田客有言山英移书石守道者因摭取其略作诗以送之》
修禊波深轻急桨,舞雩风暖薄更衣。北宋·作者:赵寅《兴庆池禊宴》
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时咏舞雩。北宋·作者:司马光《还陈殿丞原人论》
舞雩新雨浃公田,水满东溪上下天。北宋·作者:司马光《伏蒙留守相公赐示陪太师潞公东田宴集诗辄敢属和》
玉帐坐休铃下卫,春衣行试舞雩风。北宋·作者:刘敞《次韵和春卿城西同步》
雩坛滴酒土未乾,霶霈已洗旌旗归。北宋·作者:黄庶《送杨侍读自长安之蜀》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北宋·作者:黄庶《喜雨上文相公》
雩郊几夕见龙星,盛乐初谐六变声。北宋·作者:苏颂《李公择尚书见示出郊奉雩祀马上口占七言四韵走笔继和》
昨从筦榷荐称最,就委墨绶雩川旁。北宋·作者:苏颂《送阎秘丞宰雩都》
讲肄剧谈兼祖谢,舞雩高蹈异求由。北宋·作者:王安石《次韵酬龚深甫二首 其一》
前王扇暍力已劳,后王舞雩功不省。北宋·作者:刘攽《凿井》

雩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雩】【戌集中】【雨字部】 雩;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371第25【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雲俱切, 音于。【說文】夏祭,樂於赤帝,以祈甘雨也。从雨于聲。【玉篇】請雨祭也。【爾雅·釋訓】舞號雩也。【註】雩之祭,舞者吁嗟而求雨。【禮·月令】仲夏大雩。【註】。雩,吁嗟求雨之祭也。【左傳·桓五年】龍見而雩。【註】遠爲百穀祈膏雨也。【疏】雩之言遠也。遠者豫爲秋收,言意深遠也。 又雩婁。地名。【左傳·襄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吳及雩婁。【釋文】雩,音于。又【前漢·地理志】豫章郡雩都,琅邪郡雩叚。 又【廣韻】况于切【集韻】匈于切, 音訏。【廣韻】雩婁,古縣名。在廬江。【左傳·雩婁釋文】徐邈讀。 又【集韻】休居切,音虛。【左傳·雩婁釋文】韋昭讀。 又【集韻】汪胡切,音烏。【左傳·雩婁釋文】或讀一呼反。 又【集韻】【類篇】 王遇切,音芋。【爾雅·釋天】螮蝀謂之雩。螮蝀,虹也。【註】俗名美人虹。江東呼雩。【釋文】雩,于句切。 【說文】或作 。

与雩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雩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