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霄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xiāo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霄字寓意

【霄】 xiāo 云:云汉(a.云和天河,指天空:b.古代喻朝廷)。 天空:九。重(ch巒g )壤(天和地,喻相去很远)。

霄字解释

【霄】[①][xiāo][《廣韻》相邀切,平宵,心。](1)米雪,雪珠。亦指下雪珠。(2)云气。(3)借指高空。(4)通“消”。消失。(5)通“宵”。夜间。(6)古地名。在今山东省莒县境。(7)姓。春秋时有敖。见《史记·楚世家》。

霄字诗词来源

【霄】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隋末唐初·作者:魏徵《五郊乐章 青帝角音 舒和》
任是丹青描不就,恍疑身世九霄宫。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题龟峰山》
云霄只尺别松关,禅室空留碧嶂间。唐初·作者:辨才《赴召》
腾绛霄兮垂景祜,翘丹恳兮荷休徵。初唐·作者: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 归和》
愧奉登高摇彩翰,欣逢御气上丹霄。唐初·作者:李峤《人日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历乱旌旗转云树,参差台榭入烟霄。唐·作者: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如涌浮图近紫霄,芙蓉仙苑礼群僚。初唐·作者:宋之问《题会福塔院诗》
屹然一镇云霄末,渐尔群言花柳春。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金舆玉辇背三条,水阁山楼望九霄。初唐·作者:李乂《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唐·作者:姜皎《郊庙歌辞 享龙池乐章 第九章》
今日偶然寻得到,直从平地上丹霄。盛唐·作者:李隆基《丹霄驿诗刻》
远看骊岫入云霄,预想汤池起烟雾。盛唐·作者: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向里修持坚固后,道成方识九霄君。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十二》
九霄特立红鸾姿,万仞孤生玉树枝。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唐·作者:缪氏子《赋新月》
一炬咸阳机冢赤,紫霄巍立晓云间。盛唐·作者:王昌龄《云山清晓》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盛唐·作者:高适《送桂阳孝廉》
辕门杯酒别交亲,去去云霄羽翼新。盛唐·作者:高适《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盛唐·作者: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霄】【戌集中】【雨字部】 霄;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374第11【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正韻】先彫切, 音宵。【說文】雨 爲霄雪。从雨肖聲。齊語也。【爾雅·釋天】雨 爲霄。【註】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冰雪雜下者,謂之霄雪。【疏】霄,卽消也。【韻會】霄雪,今人所謂濕雪也。著物則消。 又【玉篇】雲氣也。【廣韻】近天氣也。【揚雄·甘泉賦】騰淸霄而軼浮景。【註】師古曰:霄,日旁氣也。 又陵霄,花名。【爾雅翼】苕,陵苕,今陵霄。 又奔霄, 王八駿之一。見【拾遺記】。 又地名。【左傳·定十四年】城莒父及霄。 又國名。【拾遺記】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 又姓。【正字通】韓非子有霄略。 又人名。【春秋·襄十一年】楚人執鄭行人良霄。【史記·楚世家】是謂霄敖。 又【集韻】仙妙切,音笑。與肖同。 又【陸雲·陸丞相誄】窮化幾神,探賾衆妙。駭塵氛埃,澄響淸霄。霄,叶音笑。 又叶桑何切,音莎。【道藏歌】彈璈北寒臺,七靈曜紫霄。濟濟羣仙舉,紛紛塵中羅。 又叶思留切,音搜。【陸機詩】恢恢天網,飛沈是收。受兹下臣,騰光淸霄。 【集韻】或作 。考證:〔【爾雅·釋天】雨 爲霄。〕 謹照原文爲霄下增雪字。

与霄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霄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