鏠字的含义
鏠字的解释
鏠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fēng
- 繁体:鏠
- 笔画:18
- 部首:釒
鏠字寓意
【鏠】鏠 fēng 古同“锋”。
鏠字解释
【鏠】[①][fēng][《廣韻》敷容切,平鍾,敷。]“锋1”的繁体字。亦作“鏠1”。亦作“1”。(1)刀、剑等有刃的兵器的尖端或锐利部分。(2)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3)指器物的尖端。(4)尖锐;锐利。参见“鋒石”、“鋒戈”。(5)军队的前列。(6)锋芒、势头。(7)古农具名。(8)指以锋翻地。(9)气象名词。参见“鋒面”、“鋒綫”。(10)通“蜂”。参见“鋒至”。(11)通“蜂”。成群地。参见“鋒起”。(12)通“豐”。参见“鋒殺”。(13)用同“烽”。参见“鋒火”。
鏠字诗词来源
【鏠】摇珂啮勒金羁尽,争锋足顿铁菱伤。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盛唐·作者:李白《草书歌行》
镌错碧罂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唐·作者: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韝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盛唐·作者:崔颢《江畔老人愁》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唐·作者: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古刀寒锋青槭槭,少年交结平陵客。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厌见今时绕指柔,片锋折刃犹堪佩。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唐·作者:韩翃《送孙泼赴云中》
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唐·作者:韩翃《送别郑明府》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铓疾。唐·作者: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中唐·作者:卢纶《割飞二刀子歌》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一 第一拍》
不知愁怨意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五 第十五拍》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中唐·作者: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 其一》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著红妆不敢收。中唐·作者:王建《田侍郎归镇 其一》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中唐·作者: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手提文锋百鍊成,恐刜此钟无一声。中唐·作者:窦庠《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盛唐·作者:李白《草书歌行》
镌错碧罂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唐·作者: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韝上锋棱十二翮,将军勇锐与之敌。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衣冠士子陷锋刃,良将名臣尽埋没。盛唐·作者:崔颢《江畔老人愁》
剑锋可惜虚用尽,马蹄无事今已穿。唐·作者:岑参《送费子归武昌》
古刀寒锋青槭槭,少年交结平陵客。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厌见今时绕指柔,片锋折刃犹堪佩。中唐·作者:韦应物《寇季膺古刀歌》
前锋直指阴山外,虏骑纷纷胆应碎。唐·作者:韩翃《送孙泼赴云中》
长头大鼻鬓如雪,早岁连兵剑锋折。唐·作者:韩翃《送别郑明府》
转腕摧锋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唐·作者:朱逵《怀素上人草书歌》
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铓疾。唐·作者: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中唐·作者:卢纶《割飞二刀子歌》
忽将薄命委锋镝,可惜红颜随虏尘。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一 第一拍》
不知愁怨意若何?似有锋铓扰方寸。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五 第十五拍》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中唐·作者:王建《赠李愬仆射二首 其一》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著红妆不敢收。中唐·作者:王建《田侍郎归镇 其一》
重登大学领儒流,学浪词锋压九州。中唐·作者:王建《寄上韩愈侍郎》
手提文锋百鍊成,恐刜此钟无一声。中唐·作者:窦庠《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鏠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鏠】【戌集上】【金字部】 鏠;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320第09【唐韻】【集韻】 敷容切,音峰。【說文】兵耑也。【史記·東方朔傳】變詐鏠出,莫能窮者。 又旗名。【前漢·郊祀志】爲泰乙鏠旗,命曰靈旗,爲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 【說文】或作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