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鐺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1
  • 拼音:dāng
  • 繁体:
  • 笔画:21
  • 部首:

鐺字寓意

【鐺】 dāng

鐺字解释

【鐺】[①][chēng][《廣韻》楚庚切,平庚,初。]“铛1”的繁体字。(1)古代的锅。有耳和足。用于烧煮饭食等。以金属或陶瓷制成。(2)一种古代的温器。较小,有三足。用以把酒、茶等温热。以金属或陶、瓷等制成。(3)今指一种浅而平的锅。多用于烙饼,炒菜。以铁或不锈钢制成。[②][dāng][《廣韻》都郎切,平唐,端。]“铛2”的繁体字。(1)见“鋃”。(2)女子的耳饰。(3)象声词。形容撞击金属的声音。[③][tāng][《集韻》他郎切,平唐,透。]“铛3”的繁体字。(1)见“3”。(2)一种小铜鼓。(3)古兵器名。形如半月,有柄。

鐺字诗词来源

【鐺】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盛唐·作者:李白《杂歌谣辞 襄阳歌》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唐·作者: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唐·作者:皎然《饮茶歌送郑容》
安期先生来起居,请示金铛玉佩天皇书。中唐·作者:韦应物《马明生遇神女歌》
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唐·作者:崔涯《嘲李端端 其一》
铛脚三州何处会,瓮头一盏几时同。唐·作者:白居易《钱湖州以箬下酒,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无因同饮,聊咏所怀》
洞中见凿寻仙路,月里犹烧煮药铛。唐·作者:姚合《题崔驸马宅》
白珠碧水平铛中,文武微微声渐雄。唐·作者:徐真君《石胆歌》
一粒粟中藏世界,二升铛内煮山川。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八十三》
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中唐·作者:牛殳《方响歌》
别有一条投涧水,竹筒斜引入茶铛。唐·作者:马戴《题庐山寺》
芝台晓用金铛煮,星度闲将玉铪量。唐·作者:陆龟蒙《南阳广文博士还雷平后寄》
药杵声中捣残梦,茶铛影里煮孤灯。唐末·作者:李洞《赠曹郎中崇贤所居》
碧珊瑚碎震泽中,金锒铛撼龟山下。唐末·作者:吴融《赠李长史歌》
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尚书惠蜡面茶》
谁见宣猷堂上宴,一篇清韵振金铛。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奉和七夕应令》
闲蹋绿莎芒作履,旋烹芳茗石为铛。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和夏日直秘阁之什》
茶香解睡磨铛煮,山色牵怀著屐登。宋初·作者:卞震《句 其四》
小桧影中铺砚席,短槐阴下著茶铛。北宋·作者:李至《夏日直秘阁》

鐺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鐺】【戌集上】【金字部】 鐺;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324第0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都郞切,音當。【說文】鋃鐺,鎖也。互詳鋃字註。 又【集韻】【韻會】 他郞切,音湯。與鏜同,鼓聲也。【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 ,鼓音。 又【廣韻】楚庚切【集韻】【韻會】楚耕切, 音鎗。 屬。【通俗文】鬴有足曰鐺。【緯略】三足溫酒器也。唐薛大鼎、賈敦頤、鄭德本,號鐺脚御史。【宋史·太祖紀】雷德驤判大理寺,言趙普強市人第宅。上怒叱曰:鼎鐺猶有耳,汝不聞普吾社稷臣乎。考證:〔【史記·司馬相如傳】鏗鎗鐺 。【註】鐺 ,鼓音。〕 謹照原文兩 字 改 。

与鐺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鐺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