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驆字寓意

【驆】 bì 古同“跸”。

驆字解释

【驆】[①][tó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相同,一样。(2)谓等同,混同。(3)与……相同。(4)齐一,统一。(5)谓共同参与某事。(6)共,共一个。(7)聚集;会合。(8)古代天下四方诸侯毕至朝见天子之礼。(9)指同盟之国。(10)指同位之人。(11)和谐;和睦。(12)指和平、安定。(13)赞同,同意。(14)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体裁或韵作诗词。唐杜甫有《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同元使君舂陵行》、《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贤子棐知字韵》等诗,仇兆鳌注:“同,和也。”又,前蜀韦庄有《岁晏同左生作》诗。(15)通。指男女通奸。(16)通。串通。(17)副词。共同,一起。(18)介词。引进共同行动者。(19)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20)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21)介词。表示与某事有无关联。(22)连词。表示联合关系。跟连词“和”相同。(23)通“童”。光秃秃。(24)用同“銅”。(25)古称土地面积方百里为“同”。(26)古代酒器名。(27)古代乐律的阴律。也叫“吕”。(28)古州名。汉代左冯翊地。西魏改华州建州。隋废,唐复置,历代因之。地在今陕西大荔县。参阅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关西道四·同州》。(29)姓。元代有同恕,见《元史》本传。[②][tòng]见“胡同”。

驆字诗词来源

【驆】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乘春祓禊逐风光,扈跸陪銮渭渚傍。唐·作者: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神池泛滥水盈科,仙跸纡徐步辇过。初唐·作者:李乂《兴庆池侍宴应制》
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初唐·作者:上官婉儿《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其三》
琼殿含光映早轮,玉鸾严跸望初晨。初唐·作者:郑愔《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晨跸凌高转翠旌,春楼望远背朱城。初唐·作者:郑愔《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侍跸妍歌临灞涘,留觞艳舞出京华。唐·作者:韦元旦《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今朝扈跸平阳馆,不羡乘槎云汉边。唐·作者:苏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传闻此处投竿住,遂使兹辰扈跸归。唐·作者:苏颋《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庄应制》
御跸何须林下驻,山公不是俗中人。初唐·作者:崔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初唐·作者: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诘旦重门闻警跸,传言太主奏山林。初唐·作者:李迥秀《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和风助律应韶年,清跸乘高入望仙。初唐·作者:岑羲《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瑶池驻跸恩方久,璧月无文兴转深。初唐·作者:卢藏用《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青潭晓霭笼仙跸,红屿晴花隔䌽旒。初唐·作者:徐彦伯《奉和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皆言侍跸横汾宴,暂似乘槎天汉游。初唐·作者: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盛唐·作者:孙逖《丹阳行》
遥羡枚皋扈仙跸,偏承霄汉渥恩浓。唐·作者: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
传闻圣主幸新丰,清跸鸣銮出禁中。唐·作者:卢象《驾幸温泉》

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驆】【亥集上】【馬字部】 驆;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444第28【字彙補】邦匹切,音畢。見《釋典》《江西隨函》。

与驆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