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字的含义
險字的解释
險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1
- 拼音:xiǎn
- 繁体:險
- 笔画:15
- 部首:阝
險字寓意
【險】險 xiǎn 见“险”。
險字解释
【險】[①][xiǎn][《廣韻》虚檢切,上琰,曉。]亦作“嶮1”。亦作“礆1”。“险1”的繁体字。(1)险阻;阻塞。(2)要隘。(3)高峻。(4)遥远。(5)艰难。(6)危险。(7)奇异。(8)难以测度,阴险。(9)邪恶。(10)薄。(11)疾,迅猛。(12)几乎,差一点。[②][jiǎn][《集韻》巨險切,上琰,羣。]通“儉1”。少。[③][yán][《集韻》魚銜切,平銜,疑。]通“巖1”。岩岸。
險字诗词来源
【險】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乾坤剖兮建两仪,刚柔分兮有险夷。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清河民为宋世良谣》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唐·作者:姚崇《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越乡祈宝诚非易,涉险捐躯名与义。初唐·作者:宋之问《潜珠篇》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初唐·作者: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十二》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初唐·作者: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盛唐·作者:王泠然《夜光篇》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盛唐·作者:李白《横江词六首 其二》
虚疑皓首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唐·作者:杜甫《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五》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唐·作者: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
攲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唐·作者:杜甫《最能行》
前者坐皮因问毛,知子历险人马劳。唐·作者: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一》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盛唐·作者:崔颢《行经华阴》
有时作点险且能,太行片石看欲崩。唐·作者:皎然《陈氏童子草书歌》
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唐·作者:顾况《悲歌 其三》
乾坤剖兮建两仪,刚柔分兮有险夷。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南北朝·作者:无名氏《清河民为宋世良谣》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唐·作者:姚崇《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越乡祈宝诚非易,涉险捐躯名与义。初唐·作者:宋之问《潜珠篇》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初唐·作者: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其十二》
涧险泉声疑度雨,川平桥势若晴虹。初唐·作者:张昌宗《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
山头山下须臾满,历险缘深无暂断。盛唐·作者:王泠然《夜光篇》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盛唐·作者:李白《横江词六首 其二》
虚疑皓首冲泥怯,实少银鞍傍险行。唐·作者:杜甫《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应虑老夫见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笔戏简》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五》
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唐·作者: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其一》
攲帆侧柁入波涛,撇漩捎濆无险阻。唐·作者:杜甫《最能行》
前者坐皮因问毛,知子历险人马劳。唐·作者: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
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一》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盛唐·作者:崔颢《行经华阴》
有时作点险且能,太行片石看欲崩。唐·作者:皎然《陈氏童子草书歌》
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唐·作者:顾况《悲歌 其三》
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險】【戌集中】【阜字部】 險;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361第10【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虛檢切,音獫。【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又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 又【玉篇】邪也,惡也。【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 又【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 又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前漢·地理志】遼東郡險瀆。【註】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名。又【地理志】中山國安險。 又【爾雅·釋魚】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 又【集韻】所斬切,音摻。艱難也。 又希埯切,薟上聲。峻也。 又巨險切,音芡。與儉同。 又居奄切,音檢。【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義。類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韻隒闕此一音,乃隒譌作險耳。 又【集韻】魚銜切,音 。本作巖。【史記·殷本紀】得說於傅險中。【註】險,亦作巖。 【集韻】或作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