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鴞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xiāo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鴞字寓意

【鴞】 xiāo 见“鸮”。

鴞字解释

【鴞】[①][xiāo][《廣韻》于嬌切,平宵,云。]“鸮1”的繁体字。鸟名。又称猫头鹰。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喙和爪皆呈钩状,锐利;两眼位于正前方,状如猫目,眼四周羽毛呈放射状;毛褐色有斑纹,稠密而松软,飞行时无声。黄昏到夜间活动,主食鼠类,间或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为农林益鸟。古人认为是恶声之鸟,祸鸟。

鴞字诗词来源

【鴞】鸮鸣犬吠霜烟昏,开囊拂巾对盘飧。中唐·作者:孟郊《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
有鸟有鸟名为鸮,深藏孔穴难动摇。中唐·作者:元稹《有鸟二十章 其十》
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中唐·作者:李贺《神弦曲》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唐·作者:李商隐《随师东》
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得浙西郝判官书未及报闻燕王移镇京口因寄此诗问方判官田书记消息》
德似仲尼悲凤鸟,圣如姬旦赋鸱鸮。北宋·作者:王禹偁《放言 其三》
鬻文谋食机心尽,试为劳生谕炙鸮。北宋·作者:宋庠《赠石龙赵山人》
车翻落日何曾定,臂化鸣鸮岂易求。北宋·作者:宋祁《感秋》
黄童谩对日如月,贾谊休悲鵩似鸮。北宋·作者:梅尧臣《依韵和王司封离白沙途中感怀》
失马颇能如北叟,似鸮那复怪南禽。北宋·作者:刘攽《与倪秀才酒》
啼寒悲饥如鸱鸮,古人以此尝折腰。北宋·作者:陈舜俞《太湖一首和姚子张》
仙鱼通印胜鸮炙,荔子丹艳疑蟠桃。北宋·作者:郭祥正《临漳台》
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北宋·作者:黄庭坚《卫南》
白日忽落天地黑,鸮衔碧火来人家。北宋·作者:李复《过高平县》
石弹不妨随物化,自求鸮炙自应便。宋·作者:杨时《病中作 其四》
七月鸱鸮乃至此,语言闳大复瑰奇。宋·作者:孔平仲《题老杜集》
行看铸剑为农器,即有飞鸮集泮林。宋·作者:洪炎《福州程使君止戈堂二首 其一》
端能浸假求鸮炙,定不泣涕眠牛衣。北宋·作者:谢逸《闻秦少仪病愈》
鸱鸮作室庇风雨,鹪鹩巢林安一枝。宋·作者:洪刍《板屋》
黄钟毁弃瓦釜呜,凤去鸮鸱集槐棘。宋·作者:李纲《次韵顾子美见示题曲江画像》

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鴞】【亥集中】【鳥字部】 鴞;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486第08【唐韻】【集韻】【韻會】 于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註】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又【禮·內則】鵠鴞胖。【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又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又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

与鴞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鴞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鴞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