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字的含义
响字的解释
响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22
- 拼音:xiǎng
- 繁体:響
- 笔画:9
- 部首:口
响字寓意
【响】响 (響) xiǎng 声音:响声。响箭。响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响(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 发出声音:钟响了。 声音高,声音大:响亮。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回声:响应(y宯g )。如响斯应(喻反应迅速)。
响字解释
【响】[①][xiǎng][《廣韻》許兩切,上養,曉。]亦作“1”。“薌2”的被通假字。“响1”的繁体字。(1)回声。(2)泛指声音。(3)指开口答话。(4)发出声音。(5)谓使发出声音。(6)形容声音洪亮。(7)指(说话)有影响或声名远扬。(8)犹音讯。(9)犹遗音。(10)方言。清楚。(11)用同“嚮”。趋向;向着。参见“響慕”。(12)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
响字诗词来源
【响】白露欲凝草已黄,金管玉柱响洞房。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三 秋白纻》
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南齐·作者:王俭《齐白纻辞》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四县庭响美勋英,八列陛唱贵人声。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离声一去断还续,别响时来疏复促。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唐·作者: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唐·作者:王湾《句》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盛唐·作者: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其二》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盛唐·作者:王昌龄《别皇甫五》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盛唐·作者:王维《早秋山中作》
清歌流响绕凤梁。如矜若思凝且翔。南齐·作者:王俭《齐白纻辞》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二》
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北魏·作者:温子升《捣衣诗》
四县庭响美勋英,八列陛唱贵人声。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雷风大山岳之响,寒暑通阴阳之气。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离声一去断还续,别响时来疏复促。陈朝·作者:阮卓《赋得黄鹄一远别诗》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舞裙拂履喧珠佩,歌响出扇绕尘梁。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楼中恒闻哀响曲,塘上复有辛苦行。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珈珂佩响珊珊,云罗绶带真珠缀。初唐·作者:王勃《观音大士神歌赞》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唐·作者: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列火东归暗行月,浮桥西渡响奔雷。初唐·作者:宋之问《花烛行》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月华照杵空随妾,风响传砧不到君。唐·作者:王湾《句》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盛唐·作者: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其二》
明祠灵响期昭应,天泽俱从此路还。盛唐·作者:王昌龄《别皇甫五》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凤吹笙曲》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盛唐·作者:王维《早秋山中作》
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响】【戌集中】【音字部】 響; 康熙笔画:22; 页码:页189第27〔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許兩切,音享。【說文】聲也。从音鄕聲。【註】徐鍇曰:聲之外曰響。響猶怳也,怳怳然浮也。實而精者曰聲,朴而浮者曰響。響之附聲,如影之著形。【玉篇】應聲也。【書·大禹謨】惟影響。 又方響,樂器。【杜陽雜編】太和九年,宮人沈阿翹進白玉方響。 【集韻】或作 。【韻會】又作鄕。通作嚮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