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字的含义
聾字的解释
聾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22
- 拼音:lóng
- 繁体:聾
- 笔画:23
- 部首:耳
聾字寓意
【聾】聾 lóng 见“聋”。
聾字解释
【聾】[①][lóng][《廣韻》盧紅切,平東,來。]“聋1”的繁体字。(1)听觉失灵或闭塞。(2)愚昧;不明事理。
聾字诗词来源
【聾】盲聋音哑都不伦。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唐·作者:杜甫《清明二首 其二》
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唐·作者:杜甫《复阴》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中唐·作者:王建《寄同州田长史》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唐·作者:白居易《赠梦得》
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唐·作者:白居易《老病幽独偶吟所怀》
渐恐耳聋兼眼闇,听泉看石不分明。唐·作者:白居易《题石泉》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华原磬 刺乐工非其人也》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七 立部伎》
如聋遇响不闻闻。法性本来恒寂灭。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十 第十四》
八十眼暗耳偏聋。唐·作者:敦煌曲子《百岁篇 其八 女人十首》
眼暗耳聋见不辨。头昏脑转手专遇。唐·作者:敦煌曲子《五更转 其一 警世二首》
君不见洛阳富郑公,说与金丹如盲聋。中唐·作者:吕岩《?头坯歌》
迷人未了劝盲聋,土上加泥更一重。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四十九》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
桃李更开须强看,明年兼恐听歌聋。唐末·作者: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其八》
升沈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唐末·作者:韩偓《味道》
鬓惹新霜耳旧聋,眼昏腰曲四肢风。唐末·作者:韩偓《又一绝请为申达京洛亲交知余病废》
甘露台前靡不逢,免将明暗諕盲聋。五代·作者:延沼《答西蜀欧阳侍郎颂 其二》
扬眉瞬目同一眼,竖拂敲床为耳聋。五代·作者:缘密《颂云门三句语并馀颂十二首 其十二 委曲商量》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唐·作者:杜甫《清明二首 其二》
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唐·作者:杜甫《复阴》
除听好语耳常聋,不见诗人眼底空。中唐·作者:王建《寄同州田长史》
年颜老少与君同,眼未全昏耳未聋。唐·作者:白居易《赠梦得》
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唐·作者:白居易《老病幽独偶吟所怀》
渐恐耳聋兼眼闇,听泉看石不分明。唐·作者:白居易《题石泉》
乐工虽在耳如壁,不分清浊即为聋。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华原磬 刺乐工非其人也》
工师尽取聋昧人,岂是先王作之过。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七 立部伎》
如聋遇响不闻闻。法性本来恒寂灭。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十 第十四》
八十眼暗耳偏聋。唐·作者:敦煌曲子《百岁篇 其八 女人十首》
眼暗耳聋见不辨。头昏脑转手专遇。唐·作者:敦煌曲子《五更转 其一 警世二首》
君不见洛阳富郑公,说与金丹如盲聋。中唐·作者:吕岩《?头坯歌》
迷人未了劝盲聋,土上加泥更一重。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四十九》
但于事上通无事,见色闻声不用聋。五代·作者:居遁《偈颂并序 其九十五》
桃李更开须强看,明年兼恐听歌聋。唐末·作者:司空图《歌者十二首 其八》
升沈不定都如梦,毁誉无恒却要聋。唐末·作者:韩偓《味道》
鬓惹新霜耳旧聋,眼昏腰曲四肢风。唐末·作者:韩偓《又一绝请为申达京洛亲交知余病废》
甘露台前靡不逢,免将明暗諕盲聋。五代·作者:延沼《答西蜀欧阳侍郎颂 其二》
扬眉瞬目同一眼,竖拂敲床为耳聋。五代·作者:缘密《颂云门三句语并馀颂十二首 其十二 委曲商量》
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聾】【未集中】【耳字部】 聾; 康熙笔画:22; 页码:页970第26【唐韻】盧紅切【集韻】【正韻】盧東切, 音籠。【說文】無聞也。【釋名】籠也。如在蒙籠之內,不可察也。【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爲聾。又【宣十四年】鄭昭宋聾。【註】聾,闇也。【禮·王制】瘖聾跛躃斷者。【疏】聾謂耳不聞聲。 又葱聾,獸名。【山海經】符禺之山,其獸多蔥聾,其狀如羊而赤鬛。【註】葱聾,如羊,黑首赤鬛。 又【韻補】叶盧黃切,音郞。【易林】遠視無光,不知靑黃。黈纊塞耳,使君闇聾。考證:〔【左傳·僖二十六年】耳不聽五聲之和曰聾。〕 謹照原文曰聾改爲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