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的含义
從字的解释
從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1
- 拼音:cóng
- 繁体:從
- 笔画:11
- 部首:彳
從字寓意
【從】從 cóng 從 zòng 均见“从”。
從字解释
【從】[①][cóng][《廣韻》疾容切,平鍾,從。]亦作“従1”。“从1”的繁体字。“松2”的被通假字。(1)跟,随。跟从,跟随。(2)跟,随。指随从的人。(3)跟,随。指从死,殉葬。(4)跟,随。指从嫁,陪嫁。(5)跟,随。指从夫,谓已嫁。(6)使跟从,使跟随。谓带领。(7)指先导;引导者。(8)往就;到。(9)聚合;归属。(10)次;副。(11)堂房亲属。(12)指堂房亲属中的世、代。(13)追逐。(14)追求。(15)听从;顺从。(16)和顺;安顺。指各安其位、各守其职的局面或秩序。(17)引申为通顺妥贴。(18)如意;顺遂。(19)任凭;听凭。(20)从事;参与。(21)谓采取某种方针或方法。(22)见“從從”。(23)经由;经过。(24)古代算术中的术语。犹和数或乘积。(25)介词。在;由。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26)介词。自。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27)介词。向。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对象。(28)介词。根据,依照。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凭借的事物或依据。(29)副词。就;随即。(30)副词。从来。(31)连词。从而;因而。(32)姓。汉代有从成公。见《通志略·氏族五》。[②][zòng][《廣韻》疾用切,去用,從。]亦作“従2”。“从2”的繁体字。“縱2”的古字。(1)直。南北曰从,东西曰横。(2)合纵。(3)放纵。(4)纵然。[③][cōng][cóng]亦作“従3”。“从3”的繁体字。见“從3容”。[④][zǒng][《集韻》祖動切,上蕫,精。]亦作“従4”。“从4”的繁体字。见“從4從”。[⑤][zōng][《集韻》將容切,平鍾,精。]亦作“従5”。“从5”的繁体字。“蹤1”的古字。后多作“蹤”。踪迹。[⑥][sǒng][《集韻》足勇切,上腫,精。]亦作“従6”。“从6”的繁体字。(1)通“聳”。(2)通“慫”。参见“從6容”、“從6諛”。
從字诗词来源
【從】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二》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二》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西汉·作者:刘彻《西极天马歌》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宴处从容观诗书,山鸟群鸣我心怀。西汉·作者:刘向《七言》
陈君处北兮从官□。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骖白鹿兮从仙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我所思兮在南巢,欲往从之巫山高。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一》
我所思兮在朔湄,欲往从之白雪霏。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我所思兮在营州,欲往从之路阻修。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四》
虎从北来鼻头汗。魏晋·作者:无名氏《元康中洛中童谣》
龙从南来登城看。魏晋·作者:无名氏《元康中洛中童谣》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二》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西汉·作者:司马相如《琴歌二首 其二》
天马徕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西汉·作者:刘彻《西极天马歌》
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周卫交戟禁不时。总领从官柏梁台。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宴处从容观诗书,山鸟群鸣我心怀。西汉·作者:刘向《七言》
陈君处北兮从官□。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骖白鹿兮从仙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我所思兮在南巢,欲往从之巫山高。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一》
我所思兮在朔湄,欲往从之白雪霏。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二》
我所思兮在陇原。欲往从之隔秦山。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我所思兮在营州,欲往从之路阻修。西晋·作者:张载《拟四愁诗四首 其四》
虎从北来鼻头汗。魏晋·作者:无名氏《元康中洛中童谣》
龙从南来登城看。魏晋·作者:无名氏《元康中洛中童谣》
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從】【寅集下】【彳字部】 從;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68第18【廣韻】疾容切【集韻】【韻會】【正韻】牆容切, 俗平聲。【說文】本作从。相聽也。【書·益稷】汝無面從。【說命】后從諫則聖。 又【廣韻】就也。【易·乾卦】雲從龍,風從虎。【禮·曲禮】謀于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 又【爾雅·釋詁】自也。【詩·小雅】伊誰云從。【箋】言譖我者,是言從誰生乎。【晉書·明帝紀】不聞人從日邊來。 又姓。【廣韻】漢有將軍從公。【何氏姓苑】今東筦人。 又【廣韻】【集韻】 七恭切,促平聲。【廣韻】從容也。【正韻】從容,舒緩貌。【書·君 】從容以和。【禮·中庸】從容中道。 又【集韻】書容切,音舂。從容,久意。【禮·學記】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集韻】將容切,音蹤。東西曰衡,南北曰從。【詩·齊風】衡從其畝。【史記·蘇秦傳】從合則楚王,衡成則秦帝。 又與蹤通。【史記·聶政傳】重自 以絕從。【前漢·張湯傳】從迹安起。 又【集韻】祖動切,音總。太高貌。【韻會】髻高也。【禮·檀弓】尔無從從爾。 又【集韻】鋤江切,浞平聲。義同。 又【唐韻】慈用切【集韻】【類篇】【韻會】才用切, 俗去聲。【說文】本作 。隨行也。【詩·齊風】其從如雲。【論語】從我者,其由與。 又【韻會】從天子曰法從,侍從。【書·囧命】其侍御僕從。【前漢·揚雄傳】趙昭儀,每上甘泉常法從。【註】師古曰:以法言當從耳。一曰從,法駕也。【後漢·百官志】羽林郞掌宿衞侍從。 又【集韻】【類篇】 似用切,音頌。同宗也。【爾雅·釋親】父之世父,叔父爲從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爲從祖,祖母。【釋名】從祖父母,言從己親祖別而下也,亦言隨從己祖以爲名也。 又【集韻】子用切。與縱同。【禮·曲禮】欲不可從。【論語】從之純如也。考證:〔【詩·齊風】從衡其畝。〕 謹照原文從衡改衡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