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字的含义
昆字的解释
昆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8
- 拼音:kūn
- 繁体:昆
- 笔画:8
- 部首:日
昆字寓意
【昆】昆 kūn 子孙,后嗣:昆裔(子孙后代)。后昆。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 众多:昆虫(虫类的统称)。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 山”)。
昆字解释
【昆】[①][kūn][《廣韻》古渾切,平魂,見。]“崑1”的今字。亦作“晜1”。(1)同,共同。(2)众,诸多。(3)兄。(4)后,然后。(5)指后裔,后代。(6)古时西南少数民族称其大种曰“昆”。(7)通“焜”。盛明貌。(8)姓。战国时齐有昆辨见《通志·氏族略二》。[②][hún]通“渾2”。[③][hùn][《集韻》户袞切,上混,匣。]通“混1”。混同。
昆字诗词来源
【昆】我所思兮在瀛昆,愿为鹿?窥虞渊。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东造扶桑游紫庭,西至昆仑戏曾城。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一》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隋·作者:虞世基《四时白纻歌 长安秋》
昆仑山上或西东。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四》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昆明御宿侍龙媒,伊阙天泉复几回。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轩辕乘龙万岁春,穆观王母存昆崙。初唐·作者:陈元光《真人操》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武周·作者: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崙长河冰始壮。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唐·作者: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
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唐·作者:苏颋《龙池乐章》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唐·作者:苏颋《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初唐·作者: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自然东海神仙处,何用西昆辙迹疲。初唐·作者: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荡尽尘劳分日月,直交至宝入昆崙。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一》
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崙兮中期汗漫仙。唐·作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 其二 倒景台》
东造扶桑游紫庭,西至昆仑戏曾城。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一》
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露寒台前晓露清,昆明池水秋色明。隋·作者:虞世基《四时白纻歌 长安秋》
昆仑山上或西东。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四》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昆明御宿侍龙媒,伊阙天泉复几回。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定是风光牵宿醉,来晨复得幸昆明。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轩辕乘龙万岁春,穆观王母存昆崙。初唐·作者:陈元光《真人操》
此中碧酒恒参圣,浪道昆山别有仙。武周·作者: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忆昨沙漠寒风涨,昆崙长河冰始壮。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沧池漭沆帝城边,殊胜昆明凿汉年。唐·作者:韦元旦《兴庆池侍宴应制》
恩鱼不入昆明钓,瑞鹤长如太液仙。唐·作者:苏颋《龙池乐章》
始睹元昆锵玉至,旋闻季子佩刀回。唐·作者:苏颋《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幸睹八龙游阆苑,无劳万里访蓬瀛。初唐·作者: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自然东海神仙处,何用西昆辙迹疲。初唐·作者: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荡尽尘劳分日月,直交至宝入昆崙。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一》
穷三休兮旷一观,忽若登昆崙兮中期汗漫仙。唐·作者:卢鸿一《嵩山十志十首 其二 倒景台》
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昆】【辰集上】【日字部】 昆;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90第39【唐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 音崐。【說文】同也。【註】日日比之是同也。【前漢·揚雄傳】噍噍昆鳴。【註】師古曰:昆,同也。 又【爾雅·釋言】昆,後也。【註】謂先後也。【書·大禹謨】昆命于元龜。【傳】昆,後也。 又【書·仲虺之誥】垂裕後昆。【傳】垂優足之道示後世。【釋名】來孫之子曰昆孫。昆,貫也,恩情轉遠,以禮貫連之耳。 又【詩·王風】謂他人昆。【傳】昆,兄也。 又姓。【詩·商頌】昆吾夏桀。【傳】昆吾,巳姓也。【姓氏急就篇】昆氏,夏諸侯昆吾之後。戰國有賢者昆詳。 又山名。【史記·李斯傳】致昆山之玉。【註】正義曰:昆岡在于闐國東北四百里,其岡出玉。 又【左思·魏都賦】昆蟲毒噬。【註】昆,明也。明蟲者,陽而生,隂而藏。又與崑同。【前漢·地理志】昆崙、析支、渠叟,西戎卽敘。【書·禹貢】作崑崙。 又【集韻】【韻會】 胡昆切,音魂。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又【集韻】戸袞切,音混。義同。又昆夷亦作混。 又與渾同。【揚子·太 經】昆侖旁薄。◎按卽渾淪。 又【韻補】叶俱倫切。【度尚·曹娥 】若堯二女,爲湘夫人。時效髣髴,以詔後昆。 又叶居員切。【韓愈·胡評事墓誌】宜兹人,肖後昆。五十七,不足年。 【集韻】本作 。考證:〔【說文】同也。【註】比之是同也。〕 謹照原文比之上增日日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