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字的含义
秀字的解释
秀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7
- 拼音:xiù
- 繁体:秀
- 笔画:7
- 部首:禾
秀字寓意
【秀】秀 xiù 植物吐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秀而不实(喻人很聪明,却未做出实际成绩)。苗而不秀(喻人早死或虚有其表)。 特别优异的,亦指特别优异的人:秀异。秀才。优秀。后起之秀。 美丽而不俗气:秀丽。秀劲。秀俊。秀拔(秀丽而挺拔)。清秀。秀外慧中(外貌俊美,内心聪明)。 中国元明两代称贵族、官僚、富室子弟(称平民子弟为“郎”):不郎不秀(喻不成材或没出息)。 茂盛:佳木秀而繁荫。
秀字解释
【秀】[①][xiù][《廣韻》息救切,去宥,心。](1)禾类植物开花抽穗。(2)指花卉植物开花或开出的花朵。(3)草类植物结实。(4)茂盛。(5)指茂盛的草木。(6)成长。(7)秀丽;秀美。(8)显露;露出。(9)特出;高出。(10)特异;优秀。多指人。(11)元明间对出身官僚贵族家庭,或有财有势的人的称呼。(12)犹秃。参见“秀頂”。
秀字诗词来源
【秀】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麦秀蔪兮雉朝飞。西汉·作者:枚乘《歌》
兰有秀兮菊有芳。西汉·作者:刘彻《秋风辞》
天下模楷李元礼,天下英秀王叔茂。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二 八俊》
金翠列辉蕙麝丰,淑姿秀体允帝衷。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云中古城郁嵯峨,塞上行吟麦秀歌。唐·作者:张嵩《云中古城赋附歌 其二》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盛唐·作者: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盛唐·作者: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盛唐·作者: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盛唐·作者: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岂知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盛唐·作者:王维《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盛唐·作者:储光羲《蔷薇》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唐·作者:杜甫《醉歌行》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八》
杂蘼芜兮杜蘅,作丛秀兮欲罗生。盛唐·作者: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岂如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唐·作者:钱起《芝草》
麦秀蔪兮雉朝飞。西汉·作者:枚乘《歌》
兰有秀兮菊有芳。西汉·作者:刘彻《秋风辞》
天下模楷李元礼,天下英秀王叔茂。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二 八俊》
金翠列辉蕙麝丰,淑姿秀体允帝衷。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唐·作者:张果《题登真洞》
云中古城郁嵯峨,塞上行吟麦秀歌。唐·作者:张嵩《云中古城赋附歌 其二》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盛唐·作者:李白《登庐山五老峰》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盛唐·作者: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盛唐·作者:李白《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
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盛唐·作者:李白《荅杜秀才五松见赠》
岂知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盛唐·作者:王维《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一茎独秀当庭心,数枝分作满庭阴。盛唐·作者:储光羲《蔷薇》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唐·作者:杜甫《醉歌行》
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八》
杂蘼芜兮杜蘅,作丛秀兮欲罗生。盛唐·作者: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岂如玉殿生三秀,讵有铜池出五云。唐·作者:钱起《芝草》
秀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秀】【午集下】【禾字部】 秀; 康熙笔画:7; 页码:页849第03【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息救切,音繡。榮也,茂也,美也,禾吐華也。【詩·大雅】實發實秀。○按《爾雅》云:禾謂之華,草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漢儒據此釋《詩》,遂以秀爲不榮而實。李巡曰:分別異名以曉人,故以英、秀對文,其實黍、稷皆先榮後實。《詩·出車篇》云黍稷方華。《生民篇》云實發實秀,是黍、稷有華亦稱秀也。此說甚是。《論語》明言不秀不實,秀實自不容混。朱子釋《論語》秀曰吐華,釋《生民》秀曰始穟。足正漢儒之誤。 又凡草皆得言秀。【詩·豳風】四月秀葽。【禮·月令】孟夏苦菜秀。 又三秀,芝草。【楚辭·九歌】采三秀於山閒。 又秀氣。【禮·禮運】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極圖說】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又秀士,秀才。【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史記·賈誼傳】吳廷尉爲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韻會】秀才之名始此,後光武名秀,改爲茂才。 又州名。漢屬會 郡,五代晉錢元瓘奏置秀州,宋慶元改嘉興府。 又姓。 又與綉通。【石鼓文】秀弓寺射。【註】綉弓,戎弓也。 又叶思久切,音又。【詩·大雅】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好叶訐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