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虺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huǐ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虺字寓意

【虺】 huǐ 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蜮(、蜴、蜮都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 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虺字解释

【虺】[①][huǐ][《廣韻》許偉切,上尾,曉。]亦作“蘬2”。亦作“螝2”。(1)古称蝮蛇一类的毒蛇。通常指土蛇,色如泥土。借指土灰色。(2)泛称小蛇。(3)蜥蜴类动物。(4)见“韡”。(5)武则天讨平越王贞、琅邪王沖等唐宗室的起兵叛抗后,削其属籍,改姓为“”。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②][huī][《廣韻》呼懷切,平皆,曉。][《廣韻》呼恢切,平灰,曉。]见“2隤”。

虺字诗词来源

【虺】车軏折兮马虺颓,憃怅立兮涕滂沱。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奔蛇走虺势入坐,骤雨旋风声满堂。唐·作者:张谓《句》
如熊如罴不足比,如虺如蛇不足拟。唐·作者:窦冀《怀素上人草书歌》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寒气凝为戎虏骄,炎蒸结作虫虺毒。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千崖傍耸猿啸悲,丹蛇玄虺潜蜲蛇。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中唐·作者:柳宗元《寄韦珩》
遍身蛇虺乱纵横,绕颔髑髅乾孑裂。五代末宋初·作者: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玉苑早容收朴樕,兰池尝许试虺尵。北宋·作者:梅挚《酬赠王益舜良殿丞 其一》
墨花磨碧涵鼠须,玉方舞盘蛇与虺。北宋·作者:梅尧臣《潘歙州寄纸三百番石砚一枚》
又得水底碧玉腴,溪匠畏持如抱虺。北宋·作者:梅尧臣《九月六日登舟再和潘歙州纸砚》
其间春雷惊龙走,竹根迸石垂虺尾,骨节瘦密风霜吞。北宋·作者:梅尧臣《雷太简遗蜀鞭》
虙氏八卦画河图,禹汤皋虺暨唐虞。北宋·作者:欧阳修《绛守居园池》
形容诡怪蛇虺乱,声音丑恶鸱枭鸣。北宋·作者:文同《凤山古祠》
婉婉柔条万虺蟠,累累佳实紫金寒。北宋·作者:刘敞《园人献蒲萄》
字形讹缺非昔时,蛰龙病虺相排迮。北宋·作者:刘敞《麻黄州送李斯石铭二十一字》
故人不惜马虺隤,许我年年一度来。北宋·作者:王安石《与天骘宿清凉广惠僧舍》
石槽环除逗清泚,松竹静深无虎虺。北宋·作者:王安石《我所思寄黄吉甫》
指撝光颜战洄曲,阚如怒虎搏虺豺。北宋·作者:王安石《董伯懿示裴晋公平淮右题名碑诗用其韵和酬》
大帆如翼画江来,鼙鼓声乾虺虺雷。北宋·作者:刘攽《王正仲林子中联舟西上过睢阳寄书率尔成诗为报》

虺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虺】【申集中】【虫字部】 虺;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77第03〔古文〕虫【唐韻】【正韻】許偉切【韻會】詡鬼切, 音卉。【廣韻】蛇虺。【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又王虺。【楚辭·大招】王虺騫只。【註】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又姓。【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又人名。【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又【博雅】虺虺,聲也。【詩·邶風】虺虺其雷。【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又【爾雅】虺隤,病也。【詩·周南】我馬虺隤。 又與螝通。【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按螝當作虺。考證:〔【爾雅·釋蟲】蝮虺。〕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与虺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虺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