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湫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jiǎo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湫字寓意

【湫】 qiū 水潭:“南有龙兮在山”。大龙(瀑布,在中国浙江省雁荡山)。 凉:“兮如风”。 jiǎo 低洼:隘(低湿狭小)。

湫字解释

【湫】[①][jiǎo][《廣韻》子了切,上篠,精。]亦作“湬1”。(1)低下。参见“隘”、“室”。(2)见“戾”。(3)春秋楚地名。在今湖北省钟祥县北。[②][jiū][《廣韻》即由切,平尤,精。]亦作“湬2”。(1)清静。(2)凉貌。(3)古水名。发源于山西省岚县西。今名水河。(4)通“遒”。参见“2盡”。[③][qiū][《廣韻》七由切,平尤,清。]亦作“湬3”。(1)洞穴。(2)深潭。(3)凝集。参见“3底”。(4)通“愁”。[④][jiù][《廣韻》在九切,上有,從。]亦作“湬4”。泄洪道。[⑤][jiāo][《集韻》兹消切,平宵,精。]亦作“湬5”。地名用字。夫

湫字诗词来源

【湫】南有龙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唐·作者:杜甫《寄从孙崇简》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唐·作者:白居易《卜居》
青嶂庙前才滴酒,白龙湫上气如蒸。唐·作者:费冠卿《九华山谢雨诗》
昔时曾卧龙湫水,今日止兹续旧游。中唐·作者:吕岩《题壁二绝 其二》
十千卖与灵台兄,百丈灵湫坐中至。唐·作者:薛逢《灵台家兄古镜歌》
寒光照人近不得,坐愁雷电湫中生。唐·作者:薛逢《灵台家兄古镜歌》
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濛濛。五代·作者:贯休《句》
鸟道泷湫悉行后,岂将翻译负心期。晚唐·作者:黄滔《送僧》
滟滟霞光映碧流,潭湾深处有龙湫。吴越·作者:钱镠《浮石寺》
琴鹤几程随客棹,风霜何处宿龙湫。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送白处士游峨嵋》
灵湫岂要鱼栖浪,仙桂那容鸟寄枝。唐·作者:张蠙《投翰林萧侍郎》
金鞍长挂湫南树,神通日夜助王欢。唐末·作者:张永进《白雀歌并进表》
半空高挂龙湫瀑,万仞宏开金石城。唐·作者:薛正明《游南雁荡》
人疑从天堕月窟,或问何处移龙湫。北宋·作者:蒋堂《尧峰新井歌并序》
空翠纷纷冷不流,风云常是护灵湫。北宋·作者:余靖《寒山》
忽闻郡北直百里,岑岑岐笠藏灵湫。北宋·作者:梅尧臣《和谢舍人荐震》
泓湫水暖嗜欲饱,七龙嬉戏两龙睡。北宋·作者:石介《寄永叔》
远望非烟笼凤阙,近观如穗起龙湫。北宋·作者:张方平《云》
大河昔决东南流,萧条东郡今遗湫。北宋·作者:欧阳修《葛氏鼎》

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湫】【巳集上】【水字部】 湫;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638第10【唐韻】【韻會】【正韻】卽由切【集韻】將由切, 音啾。北人呼水池爲湫。 又水名。【說文】有湫水,在周地。【史記·封禪書】湫淵祠朝那。【註】湫淵,在安定朝那縣。 又懸瀑水曰龍湫。 又憂愁貌。【春秋·繁露陽尊隂卑篇】湫湫者,悲愁之狀也。 又涼貌。【宋玉·高唐賦】湫兮如風。 又【唐韻】子了切【集韻】子小切, 音剿。湫,隘也。【左傳·昭元年】壅閉湫底。【註】湫謂氣聚,底謂氣止,皆停滯不散之意。又【昭二年】湫隘器塵。【註】湫,下也。又地名。【左傳·莊十九年】楚子伐黃,還及湫。 又【集韻】雌由切,音秋。義同。 又【廣韻】【集韻】 在九切,音愀。義同。一曰洩水瀆也。又【集韻】兹消切,音焦。夫湫,亦地名。 又宗蘇切,音租。人名。【左傳】魯有子服湫。

与湫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湫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