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徼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jiào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徼字寓意

【徼】 jiǎo 同“侥”。 求。 jiào 边界:外。 巡逻,巡察:巡。道(巡查警戒的道路)。

徼字解释

【徼】[①][jiào][《廣韻》古弔切,去嘯,見。](1)巡视,巡逻。(2)指巡卒。(3)边界,边塞。(4)指边境亭障。(5)边际;端倪。《老子》:“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陈鼓应注引吴澄曰:“者,猶言邊際之處,孟子所謂端是也。”一说通“邀”。谓循求。见张松如《老子校读》。(6)小道。[②][jiǎo][《集韻》吉了切,上筱,見。](1)通“僥”。参见“2幸”。(2)通“繳”。缠曲。参见“2繞”。[③][jiāo][《廣韻》古堯切,平蕭,見。](1)抄袭。(2)激发。(3)揭发。参见“3訐”、“3駮”。[④][yāo][《集韻》伊消切,平宵,影。]通“邀1”。(1)招致,求取。(2)遮拦,截击。

徼字诗词来源

【徼】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穷徼出幽陵,吁嗟倦寝兴。唐·作者:胡皓《大漠行》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唐·作者:李昂《从军行》
欲辞巴徼啼莺合,远下旌门去鹢催。唐·作者:杜甫《奉待严大夫》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唐·作者:张均《流合浦岭外作》
休垂绝徼千行泪,共泛清湘一叶舟。中唐·作者:韩愈《湘中酬张十一功曹》
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唐·作者: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南标铜柱限荒徼,五岭从兹穷险艰。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君还秦地辞炎徼,我向忠州入瘴烟。唐·作者: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沣上十四年三月十一日夜遇微之于峡中停舟夷陵三宿而别言不尽者以诗终之因赋七言十七韵以赠且欲记所遇之地与相见之时为他年会话张本也》
点检一生徼倖事,东都除我更无人。唐·作者: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
三年徼倖忝洛尹,两任优稳为商宾。唐·作者: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中唐·作者:柳宗元《古东门行》
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中唐·作者:元稹《使东川 其二 骆口驿二首》
三贤事汉灭暴彊,四贤镇岳宁边徼。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三 五弦弹》
南穷海徼北天涯,惆怅亡羊是路歧。唐·作者:张祜《所居即事六首 其五 偶作》
万重山色连江徼,十里溪声到县楼。唐·作者:张祜《酬馀姚郑摸明府见赠长句四韵》
江徼无虞才不展,衔杯终日咏离骚。唐·作者:陈陶《赠江南从事张侍郎》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唐·作者:李商隐《荆门西下》
远梦亦羞归海徼,贫游多是滞边陲。中唐·作者:许棠《秦中遇友人》
潮怜把盏吟江徼,雨忆凭阑望海门。唐末·作者:罗隐《江南寄所知周仆射》

徼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徼】【寅集下】【彳字部】 徼;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371第27【廣韻】古弔切【集韻】吉弔切, 音叫。【說文】循也。【前漢·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註】師古曰:徼,遮繞也。 又【韻會】邏卒曰游徼。【後漢·臧宮傳】少爲縣亭長游徼。【註】每鄕有游徼,掌循禁姦盜也。 又【玉篇】邊徼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南至 牱爲徼。【註】徼,塞也。以木柵水,爲蠻夷界。 又【廣韻】小道也。【班固·西都賦】徼道綺錯。 又【韻會】一曰徼妙。【老子·道德經】常有欲以觀其徼。 又【唐韻】古堯切【集韻】堅堯切, 叫平聲。【玉篇】要也,求也。【左傳·昭三年】徼福於太公。【註】徼,要也。【禮·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疏】徼求榮幸也。 又【廣韻】抄也。【論語】惡徼以爲知者。【註】徼,抄也。抄人之意,以爲已有。 又【集韻】伊消切,音邀。遮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徼 受詘。【註】司馬彪云:徼,遮也。 ,倦也,謂遮其倦者。

与徼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徼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