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箜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kōng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箜字寓意

【箜】 kōng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箜字解释

【箜】[①][kōng][《廣韻》苦紅切,平東,溪。]见“篌”。

箜字诗词来源

【箜】造作音乐作箜篌。万帝来请用解忧。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七》
地湿莓苔生舞袖,江声怨叹入箜篌。唐·作者:张说《赠崔二安平公乐世词》
有一迁客登高楼,不言不寐弹箜篌。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朝来马上箜篌引,稍似宫中闲夜时。盛唐·作者:储光羲《明妃曲四首 其二》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中唐·作者:权德舆《秋闺月》
布袍披袄火烧毡,纸补箜篌麻接弦。唐·作者:崔涯《嘲妓 其二》
十三初学擘箜篌,弟子名中被点留。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三十一》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栗沈平笙。唐·作者: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中唐·作者: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 其三》
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唐·作者:施肩吾《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 其二》
初学箜篌四五人,莫愁独自声前足。唐·作者:施肩吾《效古词》
馀魄岂能衔木石,独将遗恨付箜篌。唐·作者:陈标《公无渡河》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中唐·作者: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更寂寞取箜篌。叹狂夫□□□□□。唐·作者:敦煌曲子《五更转 其五 缘名利七首》
箜篌筚篥杨柳花。青丝玉镫浮云骑。唐·作者:敦煌曲子《百岁篇 其二 池新荷十首》
三更寂寞取箜篌,叹征□□□□□。唐·作者:敦煌作品《五更转》
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中唐·作者:卢仝《楼上女儿曲》
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中唐·作者:卢仝《楼上女儿曲》
能弹箜篌弄纤指,愁杀门前少年子。唐·作者:薛馧《赠郑女郎》
偕老不偕死,箜篌遗凄凉。唐末·作者:李咸用《公无渡河》

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箜】【未集上】【竹字部】 箜;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888第09【廣韻】【正韻】苦紅切【集韻】【韻會】枯公切, 音空。箜篌,樂器。【史記·武帝紀】禱祠泰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起。【釋名】箜篌,師延所作。靡靡之樂,空國之侯所存也。【風俗通】箜篌,一曰坎侯。或曰空侯,取其空中。【事物紀原】箜篌,漢靈帝好之。體曲而長,二十三絃,抱於懷中,兩手齊奏之,謂之擘。【樂府·解題】漢武滅南粵,祠太乙、后土,令樂工侯暉依琴造坎,言坎坎應節也。坎或作贛。侯,工人之姓。因名坎侯,後譌爲箜篌。 又【篇海】籃也。

与箜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箜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