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待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dài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待字寓意

【待】 dài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 dāi 停留,逗留,迟延:你一会儿再走。

待字解释

【待】[①][dài][《廣韻》徒亥切,上海,定。](1)等;等候。(2)对遇。(3)接;款。(4)供给。(5)假贷,宽宥。(6)止;留住。(7)防备;抵御。(8)依靠;依恃。(9)须,需要。(10)欲;将要。(11)用同“代”。替代。参见“替”、“東”。(12)助词。相当于“呵”、“啊”。(13)助词。犹“得”。(14)通“持”。执持;持守。(15)通“特”。特别。(16)见“古”、“剛”。[②][dāi]犹呆。耽搁;停留。

待字诗词来源

【待】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实体平心待和味。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九 需雅》
佳期不待岁欲阑。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五》
含悲含怨判不死,封情忍思待明年。南梁·作者:王筠《行路难》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九》
云车欲驾应相待,羽衣未去幸须同。陈朝·作者:江总《姬人怨服散篇》
蒙头著领待老君。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初唐·作者: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其一》
春去花枝俄易改,可叹年光不相待。初唐·作者:张柬之《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
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不分淹留桑路待,秪应直取桂轮飞。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唐初·作者:李峤《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为见芳林含笑待,遂同温树不言归。唐初·作者:李峤《杂曲歌辞 其四 桃花行》
异日却归华表语,待教凡俗普闻名。唐·作者:中寤《赠王仙柯》
高门待封杳无期,迁乔题柱即长辞;初唐·作者:刘希夷《死马赋》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初唐·作者:崔融《从军行》
还笑当时水滨老,衰年八十待文王。唐·作者:韦嗣立《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涧草自迎香辇合,岩花应待御筵开。初唐·作者:宋之问《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待】【寅集下】【彳字部】 待; 康熙笔画:9; 页码:页366第05【唐韻】徒在切【集韻】【韻會】【正韻】蕩亥切, 音殆。【說文】竢也。【易·繫辭】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禮·儒行】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 又【增韻】遇也。【論語】以季孟之閒待之。 又備禦也。【魯語】率大讎。以憚小國,其誰云待之。 又叶直里切,音峙。【魏文帝·浮海賦】衆帆張,羣櫂起,爭先逐進,莫適相待。 又叶時吏切,音侍。【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埶富,君子誠之,好以待。富音沸。 又叶徒帝切,音兌。【歐陽修·祭龍文】浸潤收畜,足支一歲。旱則來告,否則當待。 又叶杜兮切,音啼。【屈原·離騷】路修遠以多艱兮,騰衆軍使徑待。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爲期。【朱註】待,徒奇反。考證:〔【荀子·成相篇】治之志後世富,君子誠之,好以待。〕 謹照原文世改埶。

与待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待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