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徙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徙字寓意

【徙】 xǐ 迁移:居(搬家)。迁。流。 古代称流放的刑罚:边(流放有罪的人到边远地区)。

徙字解释

【徙】[①][xǐ][《廣韻》斯氏切,上紙,心。](1)迁移;移居。(2)夺取;搬走。(3)犹教化。谓改变人的思想、习俗。(4)升调;调动。(5)贬谪;流放。[②][sī][《集韻》相支切,平支,心。]古地名。在蜀。

徙字诗词来源

【徙】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魏晋·作者:无名氏《诸葛亮引语论光武》
人生不得恒称意。惆怅徙倚至夜半。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虏主北归石济死。虏欲渡江天不徙。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元嘉中魏地童谣》
日暮徙倚渭桥西,正见凉月与云齐。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四》
柳谷向夕沈馀日,蕙楼临砌徙斜光。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唐·作者: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徙倚花前漏初断,白猿争啸惊禅伴。唐·作者:皎然《春夜赋得漉水囊歌送郑明府》
持杯收水水已覆,徙薪避火火更燔。中唐·作者:李益《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行》
朔方徙岁行当满,欲为君刊第二碑。中唐·作者: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惧同枳棘愁迁徙,每抱馨香委照临。唐·作者: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二 橘园》
天子矜怜不忍杀,诏徙东南吴与越。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缚戎人 达穷民之情也》
徙倚仙居绕翠楼,分明宫漏静兼秋。唐·作者:章孝标《八月》
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唐·作者:杜牧《李给事中敏二首 其一》
巢由终古洒清风,四海轻脱屣徙中。唐·作者:韩琮《巢父井三绝 其一》
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唐末·作者:罗隐《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
徙倚高楼夜色残,故人聊得罄交欢。唐末·作者:周朴《南楼 其二》
无谋纵欲离安邑,可免河沟徙大梁。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公叔》
曲突徙薪不谓贤,焦头烂额飨盘筵。唐末·作者:周昙《春秋战国门 再吟》

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徙】【寅集下】【彳字部】 徙;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68第05〔古文〕 【唐韻】斯氏切【集韻】【韻會】想氏切【正韻】想里切, 音壐。【說文】本作 。迻也。【玉篇】遷也,避也。【爾雅·釋詁】遷運,徙也。【註】今江東通言遷徙。【禮·經解】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史記·郭解傳】徙豪富茂陵。【潘岳·閑居賦】孟母所以三徙也。 又謫戍曰徙。【前漢· 湯傳】廷尉增壽議免湯爲庶人,徙邊。 又【廣雅】仿佯,徙倚也。【嚴忌·哀時命】獨徙倚而彷徉。 又踰月曰徙。【禮·檀弓】祥而縞,是月 ,徙月樂。 又【集韻】相支切,音斯。縣名。【前漢·地理志】蜀郡有徙縣。 又【集韻】抵徙擬手期翹也。

与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