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kài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勓字寓意

【勓】 kài 古同“劾”,勤力;勉。

勓字解释

【勓】[①][kài][《集韻》口戒切,去怪,溪。]努力,勤勉。

勓字诗词来源

【勓】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中唐·作者:韩愈《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
初因弹劾死东川,又为亲情弄化权。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闻李尚书拜相以诗见贺》
新年定有澄清劾,归守东冈固未迟。北宋·作者:宋庠《待罪书馆无所自效客有以尸素为谑者因成答咏》
时清宪笔无弹劾,供助骚人藻思妍。北宋·作者:宋祁《送蒋御史漕江南》
上此隳官堪自劾,不烦公掾更平镌。北宋·作者:宋祁《笔次》
黄阁何功宜自劾,去寻真隐老衰疲。北宋·作者:韩琦《中书东厅十咏 其九 假山》
抗书毂下自论劾,惟善与恶宜汇征。北宋·作者:蔡襄《四贤一不肖诗 尹师鲁》
朱生节义迈金石,面劾不避师傅尊。北宋·作者:刘敞《朱云》
尺竹泛疑资审劾,惠文弹治要详精。北宋·作者:苏颂《送句判官赴大理详断》
私庙因循遭纠刻,可嗟疵玷在球琳。北宋·作者:韦骧《咏唐史 王圭》
他日卜邻先有约,待君投劾我休官。北宋·作者:苏轼《钱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北宋·作者:苏轼《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 其一》
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北宋·作者: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劝农使者不汝容,因君作诗先自劾。北宋·作者: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明年投劾径须归,莫待齿摇枋发脱。北宋·作者:苏轼《春菜》
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子瞻见寄》
归心每欲自投劾,孺子渐长能扶车。北宋·作者:苏辙《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园》
五贵吁谟恩盗贼,一朝新事劾风霜。北宋·作者:张商英《进贺冬至》
汤帝咨嗟惩六事,汉庭灾异劾三公。北宋·作者:黄庭坚《六月闵雨》
爱君退易似前贤,投劾归来不待年。北宋·作者:张耒《次韵黄汝器与君谟唱和三首 其三》

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勓】【子集下】【力字部】 勓;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48第11【集韻】口戒切,揩去聲。勤力也。一曰勉也。

与勓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