縋字的含义
縋字的解释
縋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6
- 拼音:zhuì
- 繁体:縋
- 笔画:15
- 部首:糹
縋字寓意
【縋】縋 zhuì 见“缒”。
縋字解释
【縋】[①][zhuì][《廣韻》馳僞切,去寘,澄。]“缒1”的繁体字。(1)以绳拴人或物而下或上。(2)指下垂。(3)绳索。(4)拽;拉。
縋字诗词来源
【縋】金带缒腰衫委地,年年衰瘦不胜衣。唐·作者:白居易《春尽日宴罢感事独吟》
寒缒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开。唐·作者:白居易《酬南洛阳早春见赠》
槐杪青虫缒夕阳。北宋·作者:王洙《句》
野夫采之缒悬蔓,分寸脱死持还奔。北宋·作者:梅尧臣《雷太简遗蜀鞭》
缓城将母走者谁,吾宗贵人丞相儿。宋·作者:刘一止《闻杭州乱二首 其二》
并缀一梢三十颗,缒枝欲折没人扶。南宋·作者:杨万里《小桃》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南宋·作者: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
惆怅秋清无一叶,空馀枯蘖缒寒瓜。南宋·作者:楼钥《过故家》
俯头缒?力士徒,曾以脱靴为屑屑。南宋·作者:赵孟坚《送马上娇图与秋壑监丞》
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宋末元初·作者:方凤《三洞》
前趋林麓却下缒,俯瞩九地穷涯垠。元·作者:黄溍《金华山赠同游者三十韵》
堑板擿泥秪自苦,桔槔缒石笑空悬。元·作者:洪希文《水车》
缺穿小窦未渠忧,恐作悬厓缒兵计。元·作者:揭祐民《送落齿行》
风翻竹箨空林响,雨缒蛛丝落蕊悬。元末明初·作者:刘基《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八》
忆见垂杨缒绿丝,陟看秋菊映疏篱。元末明初·作者:刘基《江上曲八首 其七》
老奴潜缒城竟覆,残兵散走如群羊。明·作者:陈琏《战韶阳》
虎头缒渊雨即下,山中白额还遭打。明·作者:陈献章《虎夜出》
袖云突兀鞍面空,银瓮驼囊两边缒。明·作者:张宪《二月八日游皇城西华门外观嘉孥弟走马歌》
上殿弹文皎日明,缒城偏见济时情。明·作者:黄衷《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三十》
半夜缒城三死士,艨冲百万只空回。明·作者:孙一元《浔阳歌十首 其三》
寒缒柳腰收未得,暖熏花口噤初开。唐·作者:白居易《酬南洛阳早春见赠》
槐杪青虫缒夕阳。北宋·作者:王洙《句》
野夫采之缒悬蔓,分寸脱死持还奔。北宋·作者:梅尧臣《雷太简遗蜀鞭》
缓城将母走者谁,吾宗贵人丞相儿。宋·作者:刘一止《闻杭州乱二首 其二》
并缀一梢三十颗,缒枝欲折没人扶。南宋·作者:杨万里《小桃》
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南宋·作者:杨万里《衢州近城果园》
惆怅秋清无一叶,空馀枯蘖缒寒瓜。南宋·作者:楼钥《过故家》
俯头缒?力士徒,曾以脱靴为屑屑。南宋·作者:赵孟坚《送马上娇图与秋壑监丞》
入深踏险思缒绠,长竿揭炬后且先。宋末元初·作者:方凤《三洞》
前趋林麓却下缒,俯瞩九地穷涯垠。元·作者:黄溍《金华山赠同游者三十韵》
堑板擿泥秪自苦,桔槔缒石笑空悬。元·作者:洪希文《水车》
缺穿小窦未渠忧,恐作悬厓缒兵计。元·作者:揭祐民《送落齿行》
风翻竹箨空林响,雨缒蛛丝落蕊悬。元末明初·作者:刘基《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 其八》
忆见垂杨缒绿丝,陟看秋菊映疏篱。元末明初·作者:刘基《江上曲八首 其七》
老奴潜缒城竟覆,残兵散走如群羊。明·作者:陈琏《战韶阳》
虎头缒渊雨即下,山中白额还遭打。明·作者:陈献章《虎夜出》
袖云突兀鞍面空,银瓮驼囊两边缒。明·作者:张宪《二月八日游皇城西华门外观嘉孥弟走马歌》
上殿弹文皎日明,缒城偏见济时情。明·作者:黄衷《矩洲杂咏五十首 其三十》
半夜缒城三死士,艨冲百万只空回。明·作者:孙一元《浔阳歌十首 其三》
縋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縋】【未集中】【糸字部】 縋;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933第16【廣韻】【集韻】【韻會】 馳僞切,音膇。【正韻】直類切,音隊。【說文】以繩有所懸也。【博雅】縋,繩索也。【左傳·僖三十年】夜縋而出。【註】縋,縣城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