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諫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jiàn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諫字寓意

【諫】 jiàn 见“谏”。

諫字解释

【諫】[①][jiàn][《廣韻》古晏切,去,見。]“譋1”的被通假字。“谏1”的繁体字。(1)谏诤,规劝。(2)指向天子进谏之官。(3)匡正;挽回。(4)通“間”。间谍。(5)通“間”。离间。(6)姓。汉有谏忠。见《通志·氏族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諫字诗词来源

【諫】忠谏行兮正不邪,众妾夸兮继嗣多。汉·作者:无名氏《列女引》
纵有谏书犹未献,春风拂地日空长。盛唐·作者:皇甫冉《酬李补阙》
微官同侍苍龙阙,直谏偏推白马生。盛唐·作者:皇甫冉《句》
上林谏猎知才薄,尺组承恩愧命牵。唐·作者:钱起《酬考功杨员外见赠佳句》
念此那能不羡归,长杨谏猎事皆违。唐·作者: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
谠言忠谏阻春霄,放逐南荒泽国遥。唐·作者:张翔《经罗渊吊屈原》
谏修郊庙开宸虑,议按休徵浅瑞图。中唐·作者:卢纶《送崔邠拾遗》
潘岳叙年因鬓发,扬雄托谏在文章。中唐·作者:卢纶《和王员外冬夜寓直》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唐·作者:崔峒《赠窦十九》
汉主未曾亲羽猎,不知将底谏君王。中唐·作者:陈羽《长安早春言志》
伍员结舌长嘘嚱,忠谏无因到君耳。唐·作者: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曾向先皇边谏事,还应上帝处称臣。中唐·作者:王建《送吴谏议上饶州》
独有龙门韦谏议,三徵不起恋青山。中唐·作者:王建《寄韦谏议》
一家总入嵩山去,天子何因得谏臣。中唐·作者:王建《送郑山人归山》
年少得途未要忙,时清谏疏尤宜罕。中唐·作者: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中唐·作者:韩愈《感春五首 其三》
少室山人索价高,两以谏官徵不起。中唐·作者:韩愈《寄卢仝》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中唐·作者:韩愈《题杜工部坟》
谏院过时荣棣萼,谢庭归去踏芝兰。中唐·作者:刘禹锡《送国子令狐博士赴兴元觐省》
圣朝方用敢言者,次第应须旧谏臣。中唐·作者:刘禹锡《寄杨八寿州》

諫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諫】【酉集上】【言字部】 諫;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70第17〔古文〕 【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 音 。【說文】証也。【徐曰】閒也。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柬者,多別善惡,以 於君。【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 平聲。【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又叶古限切,音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又叶經 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与諫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諫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