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鶉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chún
  • 繁体:
  • 笔画:19
  • 部首:

鶉字寓意

【鶉】 chún 见“鹑”。

鶉字解释

【鶉】[①][chún][《廣韻》常倫切,平諄,禪。]“鹑1”的繁体字。(1)鸟名。本指羽毛有斑的鹌鹑,后亦混称鹌鹑。(2)传说中的赤凤。参见“鳥”。(3)星宿名。(4)鹑衣的略称。(5)通“醇”。纯美。[②][tuán][《集韻》徒官切,平桓,定。]“鹑2”的繁体字。即雕。

鶉字诗词来源

【鶉】衣如飞鹑马如狗,临岐击剑生铜吼。中唐·作者:李贺《开愁歌》
鹤氅人从衡岳至,鹑衣客自洛阳来。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荆门疾中喜谢尊师自南岳来相里秀才自京至》
衣衫蓝缕鹑百结,与妻索笑妻生嗔,那知不是朱买臣。南宋·作者:郑起《樵歌三首 其二》
尽知暂去临鹑野,即看重来向凤池。北宋·作者:魏野《送赵侍郎移镇长安》
龙池似锦花堪赏,鹑野如云稼好观。北宋·作者:魏野《和长安孙舍人见寄》
鹑野龙图陈学士,迎秋登眺称英奇。北宋·作者:魏野《依韵和长安龙图陈学士登熙熙台之什二首 其一》
鹑首右瞻秦分野,虎牢西入汉关防。北宋·作者:夏竦《送人游关右》
坐观民瘼无他画,庭列貆鹑目眩觞。北宋·作者:宋祁《出次近郊》
凤皇拔羽覆鹑鴳,鹑鴳幸脱僵蒿蓬。北宋·作者:梅尧臣《永叔赠绢二十匹》
乌鹑鹊雉曷足数,亦有晨风竞搜索。北宋·作者:韩琦《腊日出猎近交》
鹑觚西北地鳞鳞,此处当年起战尘。北宋·作者:文同《浅水原》
未能引分拂衣往,正用饱食惭悬鹑。北宋·作者:刘敞《赏阁后小桃同景纯作》
梨枣累累正熟时,粟田鹑兔亦争肥。北宋·作者:曾巩《过零壁张氏园三首 其一》
编曲垣墙都草创,张旃帷幄类鹑居。北宋·作者:苏颂《广平宴会》
陋巷丈夫病且贫,悬鹑百结聊庇身。北宋·作者:苏辙《杂兴二首 其一》
三十年来世三变,几人能不变鹑蛙。北宋·作者:黄庭坚《和蒲泰亨四首 其二》
鬖鬖彪弁吹颓鬓,戢戢悬鹑戒早寒。北宋·作者:刘弇《夜泊建溪丰乐驿前三首 其二》
霜后鹑衣寒绽线,日高鱼釜冻无烟。北宋·作者:贺铸《赠张士元》
鹑傍陈根饥更啄,雀栖高蘖瞑愁风。北宋·作者:张耒《题画二首 其二》

鶉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鶉】【亥集中】【鳥字部】 鶉;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493第23【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 音淳。【廣韻】 鶉。【本草】鶉大如雞雛,頭細而無尾,有斑點,雄者足高,雌者足 。【淮南子·時則訓】田 化爲鶉。又【畢萬術】蝦蟆得爪化爲鶉。【交州記】南海有黃魚,九月則化爲鶉。【陸佃云】鶉無常居,而有常匹,故《尸子》曰:堯鶉居。詩曰:鶉之奔奔。言鶉能不亂其匹,衞人以爲宣姜鶉之不如也。又俗言此鳥性淳,飛必附草,行不越草,遇草橫前,卽旋行避之,故曰鶉。【正字通】鶉尾特禿,若衣之短結,故凡敝衣曰衣若縣鶉。又【山海經】崑崙之丘有鳥,名鶉鳥。是司帝之百服。又星名。【埤雅】南方朱鳥七宿,曰鶉首,鶉火,鶉尾。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鶉隂縣。【後漢·郡國志】安定郡有鶉觚。又與醇同。【揚子·寡學篇】春木之芚兮,援我手之鶉兮。言孔子敎人,有以手援而醇和也。又【集韻】船倫切,音脣。義同。又【集韻】【正韻】 都昆切,音敦。【莊子·天地篇】聖人鶉居而鷇食。又【集韻】【正韻】徒官切【韻會】徒丸切, 音團。【詩·小雅】匪鶉匪鳶,翰飛戾天。【註】鶉,徒丸反。

与鶉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鶉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