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錞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chún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錞字寓意

【錞】 chún 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常与鼓配合:“以金和鼓。” 靠近。

錞字解释

【錞】[①][duì][《廣韻》徒猥切,上賄,定。][《廣韻》徒對切,去隊,定。]亦作“鐓1”。(1)即鐏。矛戟柄末的平底金属套。(2)指平底针的底部。[②][chún][《廣韻》常倫切,平諄,禪。](1)即于。古乐器。(2)通“蹲”。蹲踞。(3)引申为依附。(4)通“準”。依据。(5)通“淳”。淳厚,淳朴。[③][duò][《集韻》徒卧切,去箇,定。]通“幬2”。覆盖棺柩。

錞字诗词来源

【錞】锐凿飞椎日镵击,金錞嘲轰满虚室。北宋·作者:郑獬《题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额》
正论久知传木铎,哇音宁使混錞釪。宋·作者:李正民《和元叔闻德邵省下之作》
文传章句群经外,器识錞于众乐中。宋·作者:陈棣《送李明甫召除奉常簿》
錞釪盛水浸寒玉,几人欲售空持金。元末明初·作者:乌斯道《空青歌为临江何九思赋》
鸡鸣亲秉钟錞铎,马首群惊墨火荼。清·作者:叶方蔼《苍水以答阮亭四诗见示意似誇其捷者戏柬二首 其二》
突骑来飞羽檄文,前茅去振錞于铎。清·作者:梁佩兰《赠族弟景》
象如錞于如神钲,躨跜猛簴悬两楹。清·作者:梁佩兰《东皋关壮缪庙新铸大钟歌》
迅转秦车驰畅毂,大鸣越鼓扣金錞。清·作者:宋荦《恭颂万寿诗》
直画青丘为比户,不须戎鼓节金錞。清·作者:曹鉴伦《北征大功告成纪事 其三》
华人共诧目未睹,非錞非铎非叮咛。清·作者:朱昆田《诸葛武侯铜鼓歌为家中丞赋》
我闻彝鼎铭至仁,武功勒铭则鼓錞。清·作者:王原《太学石鼓歌》
遂令流传遍好事,周庙錞于甄墓斗。清·作者:张尚瑗《太学石鼓歌用苏子瞻原韵》
惠浃长筵铭瑞瓮,乐张广殿将和錞。清·作者:弘历《玉盘联句》
春盘峚斡惟珍饤,周器錞于以虎名。清·作者:弘历《岁朝图联句》
錞于倒置不待叩,个中妙义凭会取。清·作者:弘历《执友亦木根如意也执友其旧名并刻黄山主人延龄长命客字于上樛然古穆置乾清宫錞于中即已百年矣》
冠佩绂冕缨旒绅,笏杖剑麈戈钺錞。清·作者:蒋士铨《悯忠寺傅雯画观世音三十二应像》
怨女悲吟古有之,个异厹矛鋈錞诗。清·作者:翁方纲《璿玑织锦图歌》
市儿不待錞于申,一以当百皆育贲。清·作者:庄宇逵《江阴谒三公祠》
金錞殷雷马逐电,蹴踏狡兔歼雄狐。清·作者:邓廷桢《屠可如方伯以鹿尾见饷赋谢》
鼓鼙闻声思将率,金錞赴节谐铙钲。清·作者:邓廷桢《梁茝邻中丞以铜鼓一枚见赠赋诗志谢和集中铜鼓联吟元韵》

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錞】【戌集上】【金字部】 錞;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310第20【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 音純。【廣韻】樂器鳴之,所以和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註】錞于也。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晉語】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註】錞于,形如碓頭,與鼓相和。丁寧,鉦也。【韻會】一說形如鐘,有舌,謂之錞于。樂書云:自金聲之淳言之,謂之錞。後周平蜀,獲其器,太常卿斛斯證曰:錞于也。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取以和樂。通作淳于。 又【集韻】都昆切,音敦。義同。 又【廣韻】徒對切,音隊。【詩·秦風】厹矛鋈錞。【傳】錞,鐏也。【疏】矛之下端。【釋文】錞,徒對反。又徒猥反。一音敦。 又【淮南子·說林訓】錞之與刃,孰先弊也。【註】錞讀頓首之頓。 又【廣韻】徒猥切【集韻】【正韻】杜罪切, 音 。義同。 又【集韻】徒臥切,音憜。覆 也。【禮·喪大記·大夫 以幬欑註】幬,或作錞。【釋文】錞,徒對反。又徒臥反。又徒猥反。 又【山海經】是錞于西海。【註】郭曰:錞,猶堤埻也。章閏反。【又】是錞于北海。【註】謂依附于北海也。 又【正字通】北海有錞于縣。一作淳于、錞釪,皆因山川之形似圜堆深筩者,故以爲名,如玉甑峯鈷鉧潭之類。 【說文】作 。考證:〔【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錞和鼓。〕 謹照原文封人改鼓人。

与錞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錞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