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苜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苜字寓意

【苜】 mù 〔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目宿”。

苜字解释

【苜】[①][mù][《廣韻》莫六切,入屋,明。]蓿的简称。

苜字诗词来源

【苜】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唐·作者:杜甫《赠田九判官》
苜蓿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唐·作者:岑参《题苜蓿峰寄家人》
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唐·作者:鲍防《杂感》
不知玉塞沙中路,苜蓿残花几处开。中唐·作者:张仲素《天马辞二首 其一》
初自寒垣衔苜蓿,忽行幽径破莓苔。中唐·作者:刘禹锡《裴相公大学士见示答张秘书谢马诗并群公属和因命追作》
平原好放无人放,嘶向秋风苜蓿花。唐·作者:曹唐《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其一》
刘公春尽芜菁色,华廙愁深苜蓿花。唐·作者:温庭筠《寄分司元庶子兼呈元处士》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唐·作者:李商隐《茂陵》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唐·作者:李商隐《九日》
蒲萄酒白雕腊红,苜蓿根甜沙鼠出。五代·作者:贯休《塞上曲二首 其一》
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晚唐·作者:唐彦谦《咏马二首 其二》
苜蓿度关风渐劲,莓苔登栈雨新晴。北宋·作者:杨亿《苏寺丞维甫知简州阳安县兼携家之任》
上林苜蓿天池水,饱食长鸣可自羞。北宋·作者:夏竦《厩马》
茱萸欲把人留楚,苜蓿方枯马入秦。北宋·作者:梅尧臣《闻永叔出守同州寄之》
蒺藜苗尽初蕃息,苜蓿盘空莫叹嗟。北宋·作者:梅尧臣《江邻几寄羊羓》
比诸豪侠乃自苦,明日苜蓿盈盘餐。北宋·作者:梅尧臣《和宋中道元夕十一韵》
愿同野老嬉尧壤,长守先生苜蓿盘。北宋·作者:司马光《和张伯常贺迁资政》
芙蕖的历抽新叶,苜蓿阑干放晚花。北宋·作者:王安石《暮春》
苜蓿空肥天骥老,风霜有意皂雕横。北宋·作者:刘攽《得江同州和诗后却寄》
胡兵候月麒麟斗,汉马乘秋苜蓿肥。北宋·作者:刘攽《寄孙秦州》

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苜】【申集上】【艸字部】 苜;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23第02【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 音牧。【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韓愈詩】萄苜从大漠。【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 也。

与苜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苜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