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huǐ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悔字寓意

【悔】 huǐ 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悔字解释

【悔】[①][huǐ][《廣韻》呼罪切,上賄,曉。][《廣韻》荒内切,去隊,曉。](1)恨;后。(2)过;改过。(3)谓翻赖。(4)过失;灾祸。(5)指归罪,追究。(6)《易》卦的外卦,即上三爻。(7)通“晦”。尽。(8)通“晦”。倒霉。参见“氣”。

悔字诗词来源

【悔】叩头悔过求受戒。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四》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初唐·作者:慧能《无相颂》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初唐·作者:慧能《无相颂》
改涂悔善因芳音,易情染恶良妖妪。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前任侠非。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缓歌行》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盛唐·作者:王昌龄《闺怨》
早知中路生离别,悔不深怜沙碛中。盛唐·作者:高适《闺情(为落殊蕃陈上相知人) 其一 闺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作者:颜真卿《劝学》
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唐·作者:岑参《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爱此踟蹰不能去,令人悔作衣冠客。唐·作者:元结《无为洞口作》
悔学秦人南避地,武陵原上又徵师。中唐·作者:戎昱《寄梁淑》
多君此去从仙隐,令人晚节悔营营。中唐·作者:武元衡《桃源行送友》
早知惹得千般恨,悔不天生解薄情。唐·作者:顾甄远《惆怅诗九首 其九》
偶到扬州悔别家,亲知留滞不因花。唐·作者:李主簿《答姬寄诗》
如今沦弃念故乡,悔不当初放林表。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八 第八拍》
欲迎天子看花去,下得金阶却悔行。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三十八》
妇人无力挽断衣,舟沈身死悔难追。中唐·作者:王建《公无渡河》
辞誇出真遂上焚,要余和增怪又烦,虽欲悔舌不可扪。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驰坑跨谷终未悔,为利而止真贪馋。中唐·作者: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野寺经过惧悔尤,公程迫蹙悲秋馆。唐·作者:李绅《姑苏台杂句》

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悔】【卯集上】【心字部】 悔;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87第17〔古文〕 【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 音誨。【說文】悔,恨也。【玉篇】攺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 音賄。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叶許里切,音喜。【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于孫子。又叶火五切,音虎。【陸機·凌霄賦】判烟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叶許旣切,音戲。【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与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