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字的含义
隨字的解释
隨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1
- 拼音:suí
- 繁体:隨
- 笔画:14
- 部首:阝
隨字寓意
【隨】隨 suí 见“随”。
隨字解释
【隨】[①][suí][《廣韻》旬爲切,平支,邪。]“随1”的繁体字。亦作“遀1”。“遺3”的被通假字。亦作“1”。(1)跟从;追从。(2)指跟从的人,随侍的人。(3)追逐;追求。(4)沿着;顺着。(5)附和;依从。(6)听任;任凭。(7)听使唤。(8)随即,马上。(9)依据;按照。(10)方言。相似;像。(11)足趾。(12)卦名。《易》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13)周封国名。(14)古地名。(15)姓。汉代有随何。见《史记·高祖本纪》。[②][duò]通“惰1”。“随2”的繁体字。亦作“2”。[③][tuǒ]通“橢1”。“随3”的繁体字。椭圆貌。
隨字诗词来源
【隨】陈粟万石扬以箕。徼道宫下随讨治。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肥骨消灭随尘去。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泛随流兮殆忘归。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体如飘风行如飞。娈彼孺子相追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一》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五》
芳林晔兮发朱荣,时既晚兮随风零。南梁·作者:柳恽《芳林篇》
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南梁·作者:柳恽《芳林篇》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君安逝兮西入秦,愿将微影随君身。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细石似燕能随雨,片木作鸢犹解机。南北朝·作者:朱超《咏独栖鸟诗》
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合欢芳树连理枝,荆王神女乍相随。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庭草无人随意绿。隋·作者:王胄《燕歌行》
阴阳相对共相随。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初唐·作者: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初唐·作者: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其一》
肥骨消灭随尘去。东汉·作者:李尤《九曲歌》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委性命兮于芒绳,潜寒慄兮不皇计,泛随流兮殆忘归。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体如飘风行如飞。娈彼孺子相追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一》
如推若引留且行,随世而变诚无方。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一》
随酒逐乐任意去。莫令含叹下黄垆。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五》
芳林晔兮发朱荣,时既晚兮随风零。南梁·作者:柳恽《芳林篇》
随风零兮返无期,安得阳华遗所思。南梁·作者:柳恽《芳林篇》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君安逝兮西入秦,愿将微影随君身。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细石似燕能随雨,片木作鸢犹解机。南北朝·作者:朱超《咏独栖鸟诗》
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合欢芳树连理枝,荆王神女乍相随。隋·作者:辛德源《东飞伯劳歌》
庭草无人随意绿。隋·作者:王胄《燕歌行》
阴阳相对共相随。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七夕赋咏成篇》
天津一别九秋长,岂若随闻三日香。初唐·作者:上官仪《和太尉戏赠高阳公》
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縠逐风轻。初唐·作者:长孙无忌《新曲二首 其一》
隨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隨】【戌集中】【阜字部】 隨;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361第04〔古文〕 遀追【廣韻】【集韻】【韻會】 旬爲切,音隋。【廣韻】從也,順也。【書·禹貢】隨山刊木。【易· 象】隨風巽,君子以申命行事。【詩·大雅】無縱詭隨。【傳】詭,人之善。隨,人之惡者。 又易卦名。 又【易·咸卦】咸其股,執其隨往吝。【註】隨,謂趾也。【疏】腓動,則足隨之,故謂足爲隨。又【艮卦】艮其腓,不拯其隨。 又【儀禮·鄕射禮】其閒容弓,距隨長武。【註】距隨者,物橫畫也。始前足至東頭爲距,後足來合而南面爲隨。 又地名。【左傳·隱五年】翼侯奔隨。【註】隨,晉地。 又國名。漢爲縣。【左傳·桓六年】楚武王侵隨。【註】隨國,今義陽隨縣。【前漢·地理志】南陽郡隨縣。【註】故厲國也。【韻會】晉置隨郡,齊攺爲州。【正韻】亦作隋。詳前隋字註。 又西隨,縣名。【前漢·地理志】牂牁郡西隨縣。 又沙隨,地名。【春秋·成十六年】會于沙隨。【註】宋地,梁國寧陵縣北有沙隨亭。 又姓。【風俗通】隨侯之後,漢有博士隨何。【史記·匈奴傳】有詔捕太醫令隨但。【前漢·藝文志】隨巢子六篇。【註】墨翟弟子。 又【正韻】亦作遺。【詩·小雅】莫肯下遺。【箋】遺,讀曰隨。【疏】隨從於人,先人後己,以相 下之義也。 又【集韻】古通追。【屈原·離騷】背繩墨以追曲。【註】追,與隨通。 又【唐韻正】古音旬禾反。【論語】季隨,季騧。【楊愼曰】大理董難曾見宋人小說,周有八士,命名八人而四韻。季隨、季騧,隨,旬禾反,騧,烏戈反,一韻也。【老子·道德經】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管子·白心篇】人不倡不和,天不始不隨。【易林】宮商旣和,聲音相隨。【馬融·廣成頌】魴鱮鱏鯿,鰋鯉鱨魦。樂我純德,騰躍相隨。【顧炎武曰】隨字自素問天元紀大論,知迎知隨,氣可與期,始入之韻。 又【史記·天官書】前列直斗口三星,隨北端兌。【註】索隱曰:隨,他果反。 又與橢通。【淮南子·齊俗訓】闚面於盤水則員,於杯則隨,面形不異,其故有所員,有所隨者,所自闚之異也。【呂大臨曰】隨,當讀橢,圜而長也。 【正字通】俗作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