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裳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cháng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裳字寓意

【裳】 cháng 〔〕光明。 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shɑng 〔衣〕衣服。

裳字解释

【裳】[①][chéng][《廣韻》市羊切,平陽,禪。](1)古代称下身穿的衣裙,男女皆服。(2)泛指衣服。(3)见“”。(4)通“常”。

裳字诗词来源

【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东汉·作者:张衡《四愁诗》
不觉泪下沾衣裳。曹魏·作者:曹丕《燕歌行二首 其一》
申以锦衣文绣裳,三光骋迈景不留。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魏晋·作者:无名氏《巴东三峡歌二首 其一》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三》
阳春白日风花香。趋步明月舞瑶裳。南齐·作者:王俭《齐白纻辞》
情人逐情虽可恨,复畏边远乏衣裳。南梁·作者:王筠《行路难》
莫惮褰裳不相求,汉皋游女习飞流。南梁·作者:萧子显《乌栖曲应令三首 其三》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南梁·作者:萧纲《应令诗》
舞饰丽华乐容工,罗裳映日袂随风。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泰始歌舞曲十二首 其十二 白纻篇大雅》
绛宫珠阙敞仙家,蜺裳羽旆自淩霞。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夙驾鸣鸾启阊阖,霓裳遥裔俨天津。隋末唐初·作者:陆敬《七夕赋咏成篇》
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初唐·作者:刘希夷《捣衣篇》
朝游暮起金花尽,渐觉罗裳珠露浓。初唐·作者:刘希夷《江南曲八首 其七》
须臾舞彻霓裳曲,騃却高堂满座人。初唐·作者:魏元忠《武三思席上咏绮娘》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盛唐·作者: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盛唐·作者:李颀《送王道士还山》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盛唐·作者:王泠然《汴堤柳》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一 清平调》

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裳】【申集下】【衣字部】 裳;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118第36【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正韻】陳羊切, 音常。【說文】下帬也。【釋名】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詩·邶風】綠衣黃裳。【禮·曲禮】暑無褰裳。【揚子·方言】惜乎衣未成而轉爲裳也。【集韻】本作常。

与裳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裳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