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qiú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裘字寓意

【裘】 qiú 皮衣:狐。集腋成。 姓。

裘字解释

【裘】[①][qiú][《廣韻》巨鳩切,平尤,羣。](1)用毛皮制成的御寒衣服。(2)穿上毛皮衣。(3)通“求”。(4)姓。周初有大夫牧。见《鹖冠子·备知》。

裘字诗词来源

【裘】六月重茵披衲裘。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汲桑谣》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初唐·作者: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士友同仇裘共敝,丈夫努力饭加餐。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古来贤圣叹狐裘,一国荒淫万国羞。唐·作者:王翰《飞燕篇》
疮病驱来配边州,仍披漠北羔羊裘。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盛唐·作者:高适《营州歌》
知君马上貂裘暖,须念黄花久戍人。盛唐·作者:高适《送萧判官赋得黄花戍》
狐裘兽炭酌流霞,壮士悲吟宁见嗟。盛唐·作者: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盛唐·作者:李白《鸣皋歌奉饯从翁清归五厓山居》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盛唐·作者:李白《詶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谢尚自能鸲鹆舞,相如免脱鹔鹴裘。盛唐·作者:李白《对雪醉后赠王历阳》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盛唐·作者: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盛唐·作者: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江山路远羁离日,裘马谁为感激人。唐·作者:杜甫《重赠郑鍊》
赤县官曹拥材杰,软裘快马当冰雪。唐·作者: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裘何啻联百结。唐·作者:杜甫《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几度寄书白盐北,苦寒赠我青羔裘。唐·作者:杜甫《寄裴施州》
五陵豪贵反颠倒,乡里小儿狐白裘。唐·作者:杜甫《锦树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煖锦衾薄。唐·作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唐·作者: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裘】【申集下】【衣字部】 裘;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117第22〔古文〕求【唐韻】巨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尤切, 音求。【玉篇】皮衣也。【詩·小雅】舟人之子,熊羆是裘。【又】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周禮·天官·司裘】掌爲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獻良裘,季秋獻功裘。【中論】救寒莫如重裘。 又披裘公,人名。【高士傳】披裘公曰:五月被裘負薪,豈取金者哉。 又菟裘,地名。【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在梁父縣南。 又裘氏,亭名。【水經注】沙水又東南逕裘氏鄕裘氏亭西。 又姓。【通志·氏族略】裘氏,衞大夫食采于裘,因氏焉。 又【集韻】渠竹切,音鞠。義同。 又【韻補】渠之切,叶音其。【詩·豳風】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說文】作 。

与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