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燠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燠字寓意

【燠】 yù 暧,热:热(闷热)。寒失时。

燠字解释

【燠】[①][yù][《廣韻》於六切,入屋,影。][《廣韻》烏晧切,上晧,影。][《廣韻》烏到切,去号,影。](1)暖;热。(2)使温暖;使热。(3)腌藏食品的一种方法。将肉类在油中熬熟,拌以盐、酒和佐料,油渍在瓮中,以备取食。(4)通“隩”。谓入屋室。[②][yù][《集韻》威遇切,去遇,影。]见“2休”。

燠字诗词来源

【燠】天将南北分寒燠,北被羔裘南卉服。唐·作者:李绅《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
花时啼鸟不妨喧,清暑北窗聊避燠。北宋·作者:梅尧臣《睡意》
已知燠寒变须臾,雷电不止投笑壶。北宋·作者:梅尧臣《暴雨》
淮南常岁冬犹燠,今年阴沴何严酷。北宋·作者:韩琦《广陵大雪》
中州寒燠与南异,常恨梅花开不早。北宋·作者:韩维《和原甫去年对雪思梅今年对梅思雪》
天枢回环错寒燠,地轴开阖差朔南。北宋·作者:刘敞《苦雪》
恨无栖宿在清旷,欲弄潺湲愈烦燠。北宋·作者:曾巩《京师观音院新堂》
上心固已推恩信,天意从兹变燠旸。北宋·作者:苏颂《中京纪事》
唯有过从相爱心,青松不肯更寒燠。北宋·作者:范纯仁《和王微之赴韩持国燕集》
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宋·作者:杨杰《谢公约惠墨竹图》
出门未要貂狐燠,且著轻裘次第添。北宋·作者:程颢《早寒》
相逢诗酒得贤侣,遽使炎燠生吾胸。北宋·作者:韦骧《再和所酬》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北宋·作者:苏轼《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皇天何时反炎燠,愧此八尺黄琉璃。北宋·作者:苏轼《寄蕲簟与蒲传正》
楚乡地薄气不密,寒燠开闭无春冬。北宋·作者:刘摰《社日陪祀渚宫退作长句呈圣邻屯田》
狐腋牛衣同一燠,高丘无女甘独宿。北宋·作者:黄庭坚《二十八宿歌赠别无咎》
野桃窈窕风剪拂,官柳低昂春燠煦。北宋·作者:黄庭坚《奉和慎思寺丞太康传舍相逢并寄扶沟程太丞尉氏孙著作二十韵》
从前温燠自迷舛,到此雱凉谁计算。北宋·作者:吕南公《奉和内翰太中腊雪出郊长句》
金玦装成宝刀利,银鞍半露貂裘燠。北宋·作者:毕仲游《送范德孺使辽》
九夏三冬自回斡,雨旸寒燠争喧豗。北宋·作者:刘弇《石廊洞》

燠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燠】【巳集中】【火字部】 燠;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684第18〔古文〕灹 【廣韻】於六切【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 音郁。【說文】熱在中也。【爾雅·釋言】燠煖也。【註】今江東通言燠。【書·洪範】曰燠曰寒。【前漢·王褒傳】不苦盛暑之鬱燠。 又通作奧。【詩·唐風】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註】奧本又作燠。又【小雅】日月方奧。【禮·內則】問衣燠寒。【註】燠本又作奧。◎按漢書五行志李尋王莽傳,燠皆作奧。 又與隩同。【書·堯典】厥民隩。【史記·堯本紀】作其民燠。【集韻】或作 。 又【唐韻】烏到切【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 音奧。義同。 又【廣韻】燠釜以水添釜。 又【集韻】威遇切,音嫗。燠休,痛念聲。或作噢。 又【集韻】【類篇】 於求切,音憂。義同。【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註】燠休,痛念之聲。【疏】燠,厚也。休,美也。〇按釋文休,虛喩反。燠,徐音憂。又於到反。又乙六反。三音皆可讀。【集韻】或亦作奧。 又【廣韻】【集韻】 烏皓切,音襖。【廣韻】甚熱也。考證:〔【前漢·王褒傳】不若盛暑之鬱燠。〕 謹照原文不若改不苦。

与燠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燠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