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字的含义
蟒字的解释
蟒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8
- 拼音:mǎng
- 繁体:蟒
- 笔画:16
- 部首:虫
蟒字寓意
【蟒】蟒 mǎng 一种无毒的大蛇,体长可达六米,大多生活在近水的森林里,捕食小禽兽(亦称“蚺蛇”)。 蟒 měng 〔蟅蟒〕见“蟅”。
蟒字解释
【蟒】[①][mǎng][《廣韻》模朗切,上蕩,明。]亦作“蠎1”。(1)巨蛇。(2)蟒袍的简称。[②][měng][《集韻》母梗切,上梗,明。]亦作“蠎2”。蚱蜢。参见“蟒”。
蟒字诗词来源
【蟒】寄胎托俗蟒蛇身。胎中诵经不遇人。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春寄微之》
蟒蛇拖得浑身堕,精魅搦来双眼空。五代末宋初·作者: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空根老蟒露拥肿,曲蘖怪?争呼嗥。北宋·作者:文同《伐枯株》
须臾立旆布行伍,有似修蟒横冈陵。北宋·作者:苏辙《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
昔闻修蟒何蜿蜒,诛茅判木不敢前。宋·作者:李公彦《题澹山岩》
舞毒山中誇巨蟒,问经岩下化灵狐。宋·作者:赵立《飞狐》
山灵畴昔莫□秘,巨蟒岂得于中留。南宋·作者:陈□谅《题淡山岩》
道人振锡蟒潜遁,处士化石岩中留。宋·作者:彭从虎《游淡山岩》
双峰唤我却西去,穿径萦纡转修蟒。南宋·作者:李流谦《自登道来马溪作》
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南宋·作者:陈宓《到九座》
毒蟒喷时林尽黑,怒龙裂处石中开。南宋·作者:刘克庄《西淙山观雨》
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南宋·作者:释文珦《听说南中蟒事》
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南宋·作者:释文珦《听说南中蟒事》
一株老树蔽荒林,下有藤悬巨蟒身。南宋·作者:释永颐《观乌鸢山下藤树》
白蟒降时凭铁锡,红霞飞处接瑶台。南宋·作者:释行海《赤城》
猕猱几年争聚族,饥蟒狞狰攫人肉。宋末元初·作者:方凤《故宫怨》
铜蟒万舌咀梵云,玉帝下走南斗泣。宋末元初·作者:郑思肖《大宋地理图歌》
君避海鲸惊浪里,我随巴蟒瘴烟中。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春寄微之》
蟒蛇拖得浑身堕,精魅搦来双眼空。五代末宋初·作者: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空根老蟒露拥肿,曲蘖怪?争呼嗥。北宋·作者:文同《伐枯株》
须臾立旆布行伍,有似修蟒横冈陵。北宋·作者:苏辙《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
昔闻修蟒何蜿蜒,诛茅判木不敢前。宋·作者:李公彦《题澹山岩》
舞毒山中誇巨蟒,问经岩下化灵狐。宋·作者:赵立《飞狐》
山灵畴昔莫□秘,巨蟒岂得于中留。南宋·作者:陈□谅《题淡山岩》
道人振锡蟒潜遁,处士化石岩中留。宋·作者:彭从虎《游淡山岩》
双峰唤我却西去,穿径萦纡转修蟒。南宋·作者:李流谦《自登道来马溪作》
伏蟒千年无动意,老松何日不幽禅。南宋·作者:陈宓《到九座》
毒蟒喷时林尽黑,怒龙裂处石中开。南宋·作者:刘克庄《西淙山观雨》
蟒身漆黑蟒首红,蟒来动地起狂风。南宋·作者:释文珦《听说南中蟒事》
惭愧蜑巫能制蟒,床头开柙放蜈蚣。南宋·作者:释文珦《听说南中蟒事》
一株老树蔽荒林,下有藤悬巨蟒身。南宋·作者:释永颐《观乌鸢山下藤树》
白蟒降时凭铁锡,红霞飞处接瑶台。南宋·作者:释行海《赤城》
猕猱几年争聚族,饥蟒狞狰攫人肉。宋末元初·作者:方凤《故宫怨》
铜蟒万舌咀梵云,玉帝下走南斗泣。宋末元初·作者:郑思肖《大宋地理图歌》
蟒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蟒】【申集中】【虫字部】 蟒;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096第29【唐韻】模朗切【正韻】母黨切, 音莽。【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又 蟲,食葉,《方言》名蟒蟲。 又【集韻】母梗切,音猛。同蜢。【類篇】蟅蟒,蝗類。【揚子·方言】蟒,南楚之外謂之蟅蟒。 【韻會】作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