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毡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zhān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毡字寓意

【毡】 (氊) zhān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子。帽。靴。包(a.制的圆顶篷帐;b.制的包儿)。裘。

毡字解释

【毡】[①][zhān][《廣韻》諸延切,平仙,章。]亦作“氊1”。亦作“1”。羊毛或其它动物毛经湿、热、压力等作用,缩制而成的块片状材料。有良好的回弹、吸震、保温等性能。可用作铺垫及制作御寒物品、鞋帽料等。

毡字诗词来源

【毡】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唐·作者:李如璧《明月》
五世属藩汉主留,碧毛毡帐河曲游。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唐·作者: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其七》
旄竿瀚海扫云出,毡骑天山蹋雪归。唐·作者:皎然《塞下曲二首 其二》
汉家宫阙梦中归,几度毡房泪湿衣。唐·作者:戴叔伦《昭君词》
卷帘满地铺氍毹,吹角鸣弦开玉壶。唐·作者:韩翃《赠兖州孟都督》
更闻出塞入塞声,穹庐毡帐难为情。中唐·作者:戎昱《听杜山人弹胡笳》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中唐·作者:李端《胡腾儿》
毡裘牧马胡雏小,日暮蕃歌三两声。唐·作者:耿湋《杂曲歌辞 凉州词》
他日吴公如记问,愿将黄绶比青毡。中唐·作者:卢纶《寄郑七纲》
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唐·作者:冯著《洛阳道》
布袍披袄火烧毡,纸补箜篌麻接弦。唐·作者:崔涯《嘲妓 其二》
白发颠狂尘梦断,青毡泠落客心存。唐·作者:牟融《写意二首 其一》
毡帐时移无定居,日月长兮不可过。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五 第五拍》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中唐·作者:王建《凉州行》
毡城南望无回日,空见沙蓬水柳春。中唐·作者:张籍《送和蕃公主》
去年中国养子孙,今著毡裘学胡语。中唐·作者:张籍《陇头行》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载数骆驼。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毡裘君长迎风驭,锦带酋豪踏雪衙。中唐·作者:刘禹锡《送浑大夫赴丰州》
药铫夜倾残酒煖,竹床寒取旧毡铺。唐·作者:白居易《村居寄张殷衡》

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毡】【辰集下】【毛字部】 毡; 康熙笔画:9; 页码:页592第27【正字通】俗氊字。詳氊字註。(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諸延切,音旃。【說文】撚毛也。或曰撚,執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釋名】氈,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周禮·天官·掌皮】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爲氈。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疏】案謂牀也。牀上著氈,卽謂之氈案。【齊民要術】作氈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緊强,春毛軟弱,獨用太偏,是以須雜。三月桃花水氈第一。凡作氈,不須厚大。唯緊薄均調乃佳耳。 通作旃。【前漢·王褒傳】荷旃被毳。【王吉傳】細旃之上。【蘇武傳】齧雪與旃毛。皆與旃同。 又叶之人切,音眞。【楊方·合歡詩】寒坐 肩氈。上叶身,下叶塵。(氈)考證:〔【周禮·天官·掌皮】共其毳皮爲氈。〕 謹照原文毳皮改毳毛。

与毡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毡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