窆字的含义
窆字的解释
窆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0
- 拼音:biǎn
- 繁体:窆
- 笔画:9
- 部首:穴
窆字寓意
【窆】窆 biǎn 下葬:“及窆,执斧以莅匠师。” 墓穴;坟茔。 古代用来牵引棺椁下墓穴的石头。 古通“贬”,减损。
窆字解释
【窆】[①][biǎn][《廣韻》方驗切,去豔,幫。][《集韻》悲檢切,上儼,幫。]“封3”的今字。(1)将棺木葬入圹穴。(2)泛指埋葬。(3)墓穴。(4)窆石。
窆字诗词来源
【窆】忍听咚咚窆鼓声,笳箫呜咽暮云凝。北宋·作者:王禹偁《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 其九》
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北宋·作者:秦观《谒禹庙》
越俗流传素可疑,禹陵窆石果何时。南宋·作者:王十朋《窆石》
贾公名德重吾乡,慈母难兄窆此岗。南宋·作者:王十朋《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三十 贾公庵》
秦碑禹窆风烟外,一吊兴亡万古愁。南宋·作者:陆游《出游》
禹窆胥涛中路分,画桡冲破一川云。南宋·作者:陆游《出游五首 其五》
三千年事一炊顷,窆石嵯峨烟霭中。南宋·作者:陆游《春晚出游六首 其四》
屹然遗窆每摩挲,石长苔侵字犹在。南宋·作者:陆游《新秋往来湖山间四首 其三》
千里莫能亲视窆,篇诗寄挽亦徒云。南宋·作者:廖行之《挽武宣教彻二首 其二》
禹陵踪迹颇堪疑,窆石衣冠知几时。宋·作者:喻良能《窆石》
饮泉窆石皆如此,误却东游太史公。南宋·作者:魏了翁《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十四》
历引竺乾宽此老,未甘嬴博窆吾儿。南宋·作者:刘克庄《余哭蟾子潮士钟大鸣有诗相宽次韵 其一》
霞屿已题新窆石,羊城还著旧深衣。南宋·作者:林希逸《罗真隐已化数年曾纠仕五羊病中尝访渠为之求乐曾知其已逝颇有问答曾今为漳倅亲与东庵道老言之》
閒心可为流觞事,古眼应探窆石前。南宋·作者:陈著《送许耀卿入越》
职方犹记禹南巡,窆石梅梁尚有神。南宋至元初·作者:周密《会稽山》
窆碑好为书潜德,穷巷谁寻仵作家。宋末元初·作者:陆文圭《挽阙南夫》
兰亭觞咏寻羲帖,窆石衣冠吊禹山。宋末元初·作者:黄庚《春游次王修竹监簿韵》
碧峰九点翠烟墨,零陵古窆应难寻。元·作者:叶懋《古乐府十四首 其一 九疑山行》
异时归窆藏书穴,好在南湖叠嶂山。元·作者:郑元祐《送贡司业泰甫》
瞑觉华亭无唳鹤,窆看宰木有驯雅。元·作者:张仲深《挽松江卫立礼》
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北宋·作者:秦观《谒禹庙》
越俗流传素可疑,禹陵窆石果何时。南宋·作者:王十朋《窆石》
贾公名德重吾乡,慈母难兄窆此岗。南宋·作者:王十朋《左原诗三十二首 其三十 贾公庵》
秦碑禹窆风烟外,一吊兴亡万古愁。南宋·作者:陆游《出游》
禹窆胥涛中路分,画桡冲破一川云。南宋·作者:陆游《出游五首 其五》
三千年事一炊顷,窆石嵯峨烟霭中。南宋·作者:陆游《春晚出游六首 其四》
屹然遗窆每摩挲,石长苔侵字犹在。南宋·作者:陆游《新秋往来湖山间四首 其三》
千里莫能亲视窆,篇诗寄挽亦徒云。南宋·作者:廖行之《挽武宣教彻二首 其二》
禹陵踪迹颇堪疑,窆石衣冠知几时。宋·作者:喻良能《窆石》
饮泉窆石皆如此,误却东游太史公。南宋·作者:魏了翁《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于省记为韵语以记之舟中马上随得随书不复叙次 其十四》
历引竺乾宽此老,未甘嬴博窆吾儿。南宋·作者:刘克庄《余哭蟾子潮士钟大鸣有诗相宽次韵 其一》
霞屿已题新窆石,羊城还著旧深衣。南宋·作者:林希逸《罗真隐已化数年曾纠仕五羊病中尝访渠为之求乐曾知其已逝颇有问答曾今为漳倅亲与东庵道老言之》
閒心可为流觞事,古眼应探窆石前。南宋·作者:陈著《送许耀卿入越》
职方犹记禹南巡,窆石梅梁尚有神。南宋至元初·作者:周密《会稽山》
窆碑好为书潜德,穷巷谁寻仵作家。宋末元初·作者:陆文圭《挽阙南夫》
兰亭觞咏寻羲帖,窆石衣冠吊禹山。宋末元初·作者:黄庚《春游次王修竹监簿韵》
碧峰九点翠烟墨,零陵古窆应难寻。元·作者:叶懋《古乐府十四首 其一 九疑山行》
异时归窆藏书穴,好在南湖叠嶂山。元·作者:郑元祐《送贡司业泰甫》
瞑觉华亭无唳鹤,窆看宰木有驯雅。元·作者:张仲深《挽松江卫立礼》
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窆】【午集下】【穴字部】 窆;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864第18【唐韻】方驗切【集韻】【韻會】【正韻】陂驗切, 音砭。【說文】葬下棺也。【周禮·地官】及窆執斧,以涖匠師。又【春官】共喪之窆器。【註】下棺豐 之屬。 又【集韻】悲檢切,音貶。義同。 又逋鄧切。與 同。 【韻會】或作封。見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