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蜡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蜡字寓意

【蜡】 (蠟) là 动物、植物或矿物所产生的油质,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于水,可溶于二硫化碳和苯:石。蜂版。笔。疗。染。人。纸。烛。黄(形容颜色黄得像)。丸。

蜡字解释

【蜡】[①][qù][《廣韻》七慮切,去御,清。]蝇蛆。[②][zhà][《廣韻》鋤駕切,去禡,崇。]古代年终大祭。[③][là]“蠟1”的简化字。

蜡字诗词来源

【蜡】凤皇鸣舞乐昌年,蜡炬开花夜管弦。初唐·作者:阎朝隐《夜宴安乐公主新宅》
芜荑酱醋吃煮葵,缝靴蜡线油涂锥。唐·作者:颜真卿《七言滑语联句》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唐·作者:杜甫《宿府》
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浮沤丁子珠联联,灰煮蜡楷光烂然。唐·作者:顾况《露青竹杖歌》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作者:韩翃《寒食》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唐·作者:皇甫松《竹枝 其四》
夜久盘中蜡滴稀,金刀剪起尽霏霏。中唐·作者:王涯《宫词三十首 其五》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中唐·作者: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
辇前月照罗衫泪,马上风吹蜡烛灰。中唐·作者:王建《华清宫感旧》
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中唐·作者:王建《长门烛》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五》
传报所司分蜡烛,监开金锁放人归。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十九》
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中唐·作者: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中唐·作者:刘禹锡《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归来未放笙歌散,画戟门开蜡烛红。唐·作者:白居易《夜归》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唐·作者:白居易《柘枝妓》
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黏枝杏欲开。唐·作者:白居易《与皇甫庶子同游城东》
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唐·作者: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
白雪剪花朱蜡蒂,折花传笑惜春人。唐·作者:鲍溶《范真传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其二》

蜡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蜡】【申集中】【虫字部】 蜡;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086第07【集韻】【正韻】 七慮切,音覻。【說文】蠅胆也。【周禮·秋官·蜡氏註】蜡,骨肉腐臭,蠅蟲所蜡也。《月令》曰:掩骼埋骴,此官之職也。 又助駕切,音乍。年終祭名。【禮·禮運】仲尼與于蜡賔。【註】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臘。【郊特牲】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 又【玉篇】子六切,音蹙。蟲名。 蜡祭之蜡。【廣韻】或作 。【六書正譌】从虫昔聲。別作 ,从示,非。考證:〔【說文】蠅膽也。〕 謹照原文膽改胆。(蠟)【唐韻】盧盍切【集韻】【韻會】力盍切, 音臘。【玉篇】蜜滓也。【陸佃云】蜂之化蜜,必取匽豬之水,注之蠟房,而後成蜜。故謂之蠟者,蜜之蹠也。【本草】蟲白蠟。【李時珍曰】蠟樹,四時不凋,五月開白花,成叢結實。其蟲大如蟣蝨,延緣樹枝,食汁吐涎,剝取其渣,煉化成蠟。又蜜蠟,生於蜜中。又水蠟,樹葉微似楡,及甜櫧樹,皆可放蟲產蠟。【晉書·阮孚傳】孚性好屐,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曰:一生當著幾兩屐。【石崇傳】崇奢靡,以蠟代薪。【南史·王僧虔傳】少時,以燭淚澆成蠟鳳凰。 又蠟梅,花名。【蘇軾詩】蜜蜂採花作黃蠟,黃蠟爲花亦其物。 又蠟觜,鳥名。【本草】桑扈,一名蠟觜雀,其觜或凝黃如蠟。 【廣韻】俗作 。

与蜡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蜡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