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字的含义
追字的解释
追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3
- 拼音:zhuī
- 繁体:追
- 笔画:9
- 部首:辶
追字寓意
【追】追 zhuī 赶,紧跟着:追逐。追逼。追随。追光。追剿。追捕。追奔逐北。 回溯过去,补做过去的事:追溯。追悼。追加。追认。 竭力探求,寻求:追问。追寻。追究。追索。 逃 追 duī 雕琢:追琢(雕刻)。 古代乐器钟上用以悬挂的钮眼。
追字解释
【追】[①][zhuī][《廣韻》陟隹切,平脂,知。](1)追逐;追赶。(2)指追赶的人,追兵。(3)跟随;追随。(4)赶得上;比配。(5)回溯;追念。(6)追悔;后悔。(7)补救;挽回。(8)事后补行。(9)寻求;追求。(10)特指向异性求爱。(11)查问;追究。(12)拘捕;传拿。(13)催逼;索取。(14)削夺;收缴。(15)驱除;消除。(16)送行。(17)招引;征召。(18)中医指补益。(19)古国名,我国西北方少数民族所建。[②][duī][《集韻》都回切,平灰,端。](1)钟纽。参见“追2蠡”。(2)古代冠名。(3)通“雕”。雕琢。(4)通“堆”。小丘。
追字诗词来源
【追】冬夏更运去若颓,寒来暑往难逐追,形容减少颜色亏。东汉·作者:王逸《琴思楚歌》
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忽已逝兮不可追,心穷约兮但有悲。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体如飘风行如飞。娈彼孺子相追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一》
珠丸出弹不可追,空留可怜持与谁。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园中追寻桃李径,陌上逢迎游侠人。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复有鱼目并龙文,蹑影追风本绝群。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一》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唐·作者: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奔尘飞箭若麟螭,蹑景追风忽见知。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初唐·作者:武三思《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铅汞居乾不在山,三关昼夜好追攀。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九》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或抱货兮以从利,或追恩兮以赴义。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东汉·作者:蔡琰《悲愤诗二章 其二》
忽已逝兮不可追,心穷约兮但有悲。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四时代序逝不追。寒风习习落叶飞。西晋·作者:陆机《燕歌行》
体如飘风行如飞。娈彼孺子相追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一》
珠丸出弹不可追,空留可怜持与谁。南梁·作者:刘孝威《拟古应教》
蝶黄花紫燕相追。杨低柳合露尘飞。南梁·作者:萧纲《杂句春情诗》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南北朝·作者:车?《车遥遥》
园中追寻桃李径,陌上逢迎游侠人。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复有鱼目并龙文,蹑影追风本绝群。南北朝·作者:阳缙《侠客控绝影诗》
将欲比德于三皇,未始追踪于五霸。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一》
已陪沁水追欢日,行奉茅山访道朝。唐·作者:韦嗣立《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奔尘飞箭若麟螭,蹑景追风忽见知。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形影相追高翥鸟,心肠并断北风船。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望归舟》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初唐·作者:武三思《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铅汞居乾不在山,三关昼夜好追攀。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九》
三吴邦伯多顾盼,四海雄侠皆相推。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猛虎行》
追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追】【酉集下】【辵字部】 追;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256第10【唐韻】陟隹切【集韻】【韻會】中葵切, 音 。【廣韻】隨也。【增韻】逮也。【玉篇】送也。【詩·周頌】薄言追之。【註】謂已發上道而追送之也。【前漢·韓信傳】公無所追。追,信詐也。 又【說文】逐也。【周禮·秋官·士師】掌鄕合,以比追胥之事。【註】追,追 也。【左傳·莊十八年】追戎于濟西。 又【玉篇】及也,救也。【書·五子之歌】雖悔可追。【註】言雖欲攺悔,其可及乎。【論語】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左傳·襄九年】圍宋彭城,非宋地,追書也。【註】追書者,其地已非宋有,追使屬宋也。 又凡上溯已往曰追。【詩·大雅】聿追來孝。【左傳·成十三年】追念前勳。 又遂非曰追非。【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註】謂歸過于民,不罪己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又國名。【詩·大雅】其追其貊,奄受北國。 又【集韻】【韻會】【正韻】 都雷切,音堆。【玉篇】治玉名。【周禮·天官·追師註】追,治玉石之名。【詩·大雅】追琢其章。 又毋追,冠名。【禮·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 又鐘紐。【孟子】以追蠡。 又【字彙補】旬爲切。與隨通。【楚辭·离騷】背繩墨以追曲兮。【註】追,古與隨通。 又叶馳僞切,音墜。【司馬相如·上林賦】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先後陸離,離散別追。考證:〔【周禮·秋官·士師】掌卿合,以比追胥之事。〕 謹照原文卿改鄕。〔又母追,冠名。【禮·郊特牲】母追,夏后氏之冠也。【註】母追,讀爲牟堆。別作頧。〕 謹照原文兩母字 改毋。冠改道。註以下改釋文上音牟下多雷反。〔又與隨通。【楚辭·九歎】背繩墨以追曲兮。〕 謹照原書九歎改离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