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筆字寓意

【筆】 bǐ 见“笔”。

筆字解释

【筆】[①][bǐ][《廣韻》鄙密切,入質,幫。]“笔1”的繁体字。亦作“笔1”。(1)书写和绘画的工具。中国笔以毛制笔头。(2)今凡可以写字绘画的文具都叫笔。(3)泛指文具。(4)今亦或指形状像笔的东西。(5)记述;写作;书写。(6)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7)指散文。与诗相对待而言。(8)与文相对待而言,指无须讲究情采声律的叙记应用文。(9)笔触;笔姿。(10)汉字的笔画。(11)量词。用于钱款、帐目、交易。(12)量词。用于书画笔画。(13)量词。用于书面文辞。

筆字诗词来源

【筆】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喉唇废职方思让。明笔直绳天威谅。南朝宋·作者:刘骏《华林都亭曲水联句产柏梁体诗》
东郊绝此麒麟笔,西山秘此凤凰柯。初唐·作者:卢照邻《释疾文三歌 其一》
若非载笔登麟阁,定是吹箫伴凤台。唐·作者:于季子《早春洛阳荅杜审言》
古箧重书宜笔迹,路台鹤胃若弦声。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文昌佐吴越。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春秋乱贼纷然起,仲尼一笔扶人纪。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金屋瑶筐开宝胜,花笺䌽笔颂春椒。唐·作者: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清言只到卫家儿,用笔能誇钟太尉。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作者:祖咏《望蓟门》
晨趋䌽笔柏梁篇,昼出雕盘大官膳。唐·作者:丁仙芝《赠朱中书》
紫宸诏发远怀柔,摇笔飞霜如夺钩。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盛唐·作者:李白《江上吟》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盛唐·作者: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盛唐·作者:李白《草书歌行》
翰林秉笔回英眄,麟阁峥嵘谁可见。盛唐·作者: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其一》
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盛唐·作者: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盛唐·作者: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盛唐·作者:李白《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盛唐·作者:李白《醉后荅丁十八以诗讥余搥碎黄鹤楼》

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筆】【未集上】【竹字部】 筆;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882第19【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 音必。【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 】。又【嚴訢 】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与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