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字的含义
親字的解释
親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6
- 拼音:qīn
- 繁体:親
- 笔画:16
- 部首:見
親字寓意
【親】親 qīn 親 qìng 均见“亲”。
親字解释
【親】[①][qīn][《廣韻》七人切,平真,清。]亦作“媇1”。亦作“寴1”。“亲1”的繁体字。(1)爱;亲爱。(2)指亲爱的心。(3)和睦。(4)亲近;亲密。(5)指亲近的人。(6)接近;接触。(7)信任,相信。(8)结交。(9)亲自,躬亲。(10)父母。亦偏指父或母。(11)亲人,亲戚。(12)亲生;嫡亲。(13)引申为嫡传。(14)结亲;婚配。(15)指新妇。(16)特指用嘴唇接触人或东西,表示喜爱、亲热。(17)准,真切。(18)通“新”。(19)姓。战国齐有亲弗。见《史记·孟尝君列传》。[②][qìng][《廣韻》七遴切,去震,清。]亦作“媇2”。“亲2”的繁体字。见“親2家”。
親字诗词来源
【親】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告后世乐无极。汉·作者:佚名《汉王氏镜铭》
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汉·作者:佚名《汉青盖镜铭》
传求亲戚在者谁,立庙置后魂来归。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感阳春兮思慈亲,欲一见兮路无因。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二 夏白纻》
拂镜弄影情未极,回簪转笑思自亲。南梁·作者:萧纲《歌》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隋·作者:李衍《过白卫岭和韩昭》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唐初·作者:刘方平《寄严八判官》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初唐·作者:宋之问《明河篇》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初唐·作者:沈佺期《夜宴安乐公主宅》
乳燕东风相对语,老亲上冢孰温存。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三》
乾坤义气为虎神,咆哮尚阚谁相亲。初唐·作者:陈元光《风虎》
怀恩抱义成人伦,入有双亲出有君。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长保二亲得天力,传告后世乐无极。汉·作者:佚名《汉青盖镜铭》
传求亲戚在者谁,立庙置后魂来归。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感阳春兮思慈亲,欲一见兮路无因。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二 夏白纻》
拂镜弄影情未极,回簪转笑思自亲。南梁·作者:萧纲《歌》
庖牺之亲临佃渔,神农之躬秉耕稼。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轩皇尚自亲平寇,嬴政徒劳爱学仙。隋·作者:李衍《过白卫岭和韩昭》
青牛谩说函关去,白马亲从印土来。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焚经台》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出塞能全仲叔策,安亲更切老莱心。唐初·作者:刘方平《寄严八判官》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祠。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銮舆。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与君相向转相亲,与君双栖共一身。初唐·作者:刘希夷《公子行》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初唐·作者:郭震《古剑篇》
明河可望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初唐·作者:宋之问《明河篇》
濯龙门外主家亲,鸣凤楼中天上人。初唐·作者:沈佺期《夜宴安乐公主宅》
乳燕东风相对语,老亲上冢孰温存。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三》
乾坤义气为虎神,咆哮尚阚谁相亲。初唐·作者:陈元光《风虎》
怀恩抱义成人伦,入有双亲出有君。初唐·作者:陈元光《恩义操 其一》
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親】【酉集上】【見字部】 親;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36第12〔古文〕 寴 【唐韻】【正韻】七人切【集韻】【韻會】雌人切, 七平聲。【廣韻】愛也。【孝經序】親譽日著。【註】慈愛之心曰親。【荀子·不苟篇】交親而不比。【註】親謂仁恩。【周語】慈惠保民,親也。 又近也。【易·乾卦】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 又【增韻】躬也。【詩·小雅】弗躬弗親。【箋】言不躬而親之也。【禮·文王世子】世子親齊 而養。【註】親,猶自也。 又【釋名】襯也。言相隱襯也。【增韻】姻也。【禮·大傳】親者,屬也。【疏】謂有親者,各以屬而爲之服。【左傳·昭十四年】祿勳合親。【杜註】親,九族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隂禮敎親,則民不怨。【註】謂男女之禮,婚姻以時,則男不曠,女不怨。 又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也。【管子·牧民篇】上服度則六親固。又【前漢·禮樂志註】如淳曰:父、子、從父昆弟、從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爲六親。 又姓。【史記·孟嘗君傳】齊王逐周最,而聽親弗。【註】親弗,人姓名。【戰國策】作祝弗。 又通作新。【大學】在親民。【程註】親,當作新。 又【唐韻】七遴切【集韻】【韻會】七刃切【正韻】寸遴切, 七去聲。【左傳·桓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親。【註】以親疏爲分別。【釋文】有平去兩音。 又【廣韻】親家也。【集韻】婚姻相謂爲親。 又叶蒼先切,音千。【楊方·合歡詩】磁石引長針,陽燧下焱煙,宮商聲相和,心同自相親。 【字彙】古从 。今省作亲。【集韻】或作媇儭。○按字彙補又作 ,非。考證:〔【詩·小雅】勿躬勿親。〕 謹照原文改爲弗躬弗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