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字的含义
辨字的解释
辨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biàn
- 繁体:辨
- 笔画:16
- 部首:辛
辨字寓意
【辨】辨 biàn 分别,分析,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九夫为一辨,七辨为一并。
辨字解释
【辨】[①][biàn][《廣韻》符蹇切,上獮,並。]“班2”的被通假字。亦作“辧1”。“釆1”的今字。(1)辨别;区分。(2)不同,区别。(3)明白;清楚。(4)指明了、详悉。(5)谓考问而确定。(6)表明;显示。(7)察看;辨认。(8)指察觉。(9)谓视觉敏锐,灵敏。(10)床足与床身分辨之处。(11)通“辯”。争论;辩论。(12)通“辯”。辩解;分说。(13)通“辯”。谓言辞漂亮、巧妙。(14)通“辯”。聪明,有智慧。(15)通“徧”。遍及;周遍。(16)通“變”。(17)通“班”。颁布。(18)通“般”。盛;大。(19)通“平”。均平。(20)通“别”。古代借债的契券。参见“辨合”。(21)古代土地面积单位。(22)姓。汉有辨武,淮南名士。见《奇姓通》。[②][bàn][《廣韻》蒲莧切,去襇,並。]“辦1”的古字。亦作“辧2”。(1)备办。(2)治理。(3)成功,办成。(4)花费。[③][biǎn][《集韻》悲檢切,上琰,幫。]通“貶1”。亦作“辧3”。损减;贬抑。
辨字诗词来源
【辨】州中晔晔贾叔业,辨论汹汹严文通。魏晋·作者:无名氏《众人为贾洪严危语》
遨游蚁目辨轻尘。蚊睫成宇虱如轮。南梁·作者:张缵《细言应令诗》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盛唐·作者: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盛唐·作者:李颀《失题》
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盛唐·作者:王维《桃源行》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二》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唐·作者:杜甫《饮中八仙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唐·作者: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远山谁辨江南北,长路空随树浅深。盛唐·作者:皇甫冉《临平道赠同舟人》
能将积雪辨晴光,每与连峰作寒色。盛唐·作者:皇甫冉《同韩给事观毕给事画松石》
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唐·作者:皎然《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唐·作者: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送客屡闻帘外鹊,销愁已辨酒中蛇。唐·作者:包佶《答窦援遗卧病见寄》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唐·作者:张建封《酬韩校书愈打毬歌》
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中唐·作者: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唐·作者:陈润《宿北乐馆》
直为君恩催造膝,东方辨色谒承明。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丹头嫩,须辨认,抽添运用片时中。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燕山髣髴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七 第十七拍》
遨游蚁目辨轻尘。蚊睫成宇虱如轮。南梁·作者:张缵《细言应令诗》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盛唐·作者: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盛唐·作者:李颀《失题》
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盛唐·作者:王维《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盛唐·作者:王维《桃源行》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二》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唐·作者:杜甫《饮中八仙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唐·作者:杜甫《病后遇王倚饮赠歌》
远山谁辨江南北,长路空随树浅深。盛唐·作者:皇甫冉《临平道赠同舟人》
能将积雪辨晴光,每与连峰作寒色。盛唐·作者:皇甫冉《同韩给事观毕给事画松石》
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唐·作者:皎然《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初戛徐徐声渐显,乐音不管何人辨。唐·作者: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送客屡闻帘外鹊,销愁已辨酒中蛇。唐·作者:包佶《答窦援遗卧病见寄》
凡情莫辨捷中能,拙目翻惊巧时失。唐·作者:张建封《酬韩校书愈打毬歌》
庐山道士夜携琴,映月相逢辨语音。中唐·作者:卢纶《河口逢江州朱道士因听琴》
庭木萧萧落叶时,溪声雨声听不辨。唐·作者:陈润《宿北乐馆》
直为君恩催造膝,东方辨色谒承明。中唐·作者: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丹头嫩,须辨认,抽添运用片时中。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燕山髣髴辨烽戍,鼙鼓如闻汉家垒。唐·作者:刘商《琴曲歌辞 胡笳十八拍 其十七 第十七拍》
辨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辨】【酉集下】【辛字部】 辨;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51第20【集韻】【韻會】皮莧切【正韻】備莧切, 音辯。【說文】判也。【廣韻】別也。【易·乾卦】問以辨之。【禮·學記】離經辨志。【註】辨,謂考問得其定也。【周禮·天官】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註】辨,謂辨然于事分明,無有疑惑也。 又【韻會】牀 足笫閒也。【易·剝卦】剝牀以辨。【疏】牀足之上,牀身之下,分辨處也。【程傳】牀之幹也。 又變也。【楚辭·九辨註】辨者,變也。謂 道德以變說君也。 又井地之數也。【禮·王制·註】京陵之地,九夫爲辨,九辨而當一井。 又姓。 又【集韻】 見切,音徧。與徧通。帀也。【史記·禮書】萬民和喜,瑞應辨至。【註】同徧。 又【廣韻】苻蹇切【集韻】【韻會】平免切【正韻】婢免切, 辯上聲。義同。 又【集韻】邦免切,鞭上聲。義同。 又與貶通。【禮·玉藻】立容辨 ,無讇。【註】辨作貶。容雖貶損 降,不傾側柔媚也。 又【廣韻】普麪切【集韻】【正韻】匹見切, 音片。革中斷也。【爾雅·釋器】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韏。【註】革中斷之名辨,復中分其辨名韏。【集韻】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