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髾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7
  • 拼音:shāo
  • 繁体:
  • 笔画:17
  • 部首:

髾字寓意

【髾】 shāo 头发梢:“撮发为髻,散垂馀于其后。” 旌旗上所垂的羽毛:“曳长庚之飞。” 古代妇女衣服上的装饰,形如燕尾:“蜚襳垂

髾字解释

【髾】[①][shāo][《廣韻》所交切,平肴,生。](1)髻后下垂的头发梢。(2)燕尾之属。古代妇女衣饰。(3)旌旗上所垂的羽毛。

髾字诗词来源

【髾】轻罗韬烟媚中宵,缓歌阁舞萦云髾。北宋·作者:沈括《浩燕堂》
余君酒量辞斗筲,醉帽堕地垂鬓髾。北宋·作者:郭祥正《登王知白秀才跂贤亭呈同游余万二君》
绕树更忙须百匝,行看新样插云髾。北宋·作者:邹浩《他处梅自十月已开烂熳独此今方作花睹之欣然 其二》
往寿此画犹毫髾,岨修赖有精诚交。南宋·作者:张镃《当涂叔祖生朝以顾亮画双松鹿雀为寿》
珊瑚玉佩赤帝女,星髾羽盖蜺旌旗。宋·作者:丁逢《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云髾秀革高拂空,翠辇玉鸾鸣霹雳。南宋·作者:王谌《上之回》
华发垂垂到鬓髾,青春故故把人抛。元·作者:郑元祐《次韵蒋春卿见寄》
苏小裙拖湘汉烟,蜚襳垂髾珠翠钿。元末明初·作者:王逢《寄王率初》
酒饮马湩驼峰肴,燕姬珠帽翠垂髾。元末明初·作者:王彝《癸酉岁徐枢密第赏雪》
凤鸾飞舞虬龙骧,羽葆鬖髾翠堪把。元末明初·作者:释宗泐《墨竹行》
天下骏马骑不得,风髾雪尾走白日。明末清初·作者:黄道周《题徐霞客纪游急就章》
承茵历乱眠仙萼,侵鬓参差曳舞髾。明末清初·作者:彭孙贻《赋得梅花落处疑残雪得肴字二十韵》
主人高坐乌皮几,短发萧髾垂两耳。明末清初·作者:陈恭尹《增阁歌寄薛剑公》
城中高髻挂飞髾,丽服晴春出远郊。清·作者:朱彝尊《閒情 其三》
已裁金胜排湘萼,谁伴银幡妥碧髾。清·作者:彭孙遹《迎春》
齐容二八发垂髾,斋舍于今作凤巢。清·作者:梁佩兰《赠邹羽四广文纳姬十四首 其四》
紫霞之衣金绡?,并桃冠子偏髾浓。清·作者:乔崇烈《秀野草堂观镫歌》
左家娇女发垂髾,归妹初占第六爻。清·作者:袁枚《送婿偕女归吴门 其二》
雪色蝙蝠深壁抓,暗窥但觉寒生髾。清·作者:李友棠《由文德关过相见坡至华岩洞小憩》
竹杖曾量世尊顶,丈六丈六难求髾。清·作者:蒋士铨《真定隆兴寺大菩萨歌》

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髾】【亥集上】【髟字部】 髾;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454第35【廣韻】【正韻】所交切【集韻】【韻會】師交切, 音梢。髮尾。【史記·司馬相如傳】蜚纖垂髾。【又】曳彗星以爲髾。【註】髾,燕尾也。【後漢·馬融傳】曳長庚之飛髾。【註】卽旌旗所垂之羽毛也。 又【集韻】所敎切,音稍。義同。 又【集韻】山巧切,音稍。毛髮長。

与髾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