騶字的含义
騶字的解释
騶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0
- 拼音:zōu
- 繁体:騶
- 笔画:20
- 部首:馬
騶字寓意
【騶】騶 zōu 见“驺”。
騶字解释
【騶】[①][zōu][《廣韻》側鳩切,平尤,莊。]“驺1”的繁体字。(1)古时掌管养马并管驾车的人。(2)骑马驾车的随从。(3)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地。(4)通“菆”。好箭。参见“騶發”。(5)姓。战国齐有驺忌。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②][zhū][《集韻》追輸切,平虞,知。]“驺2”的繁体字。古地名。在今山东省邹县。[③][zhòu][《集韻》鉏救切,去宥,崇。]“驺3”的繁体字。通“驟1”。迅疾。[④][qū][《集韻》逡須切,平虞,清。]通“趨1”。“驺4”的繁体字。快走。
騶字诗词来源
【騶】不能京兆画峨眉,翻向成都骋驺引。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䝟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盛唐·作者:皇甫冉《送崔使君赴寿州》
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唐·作者:钱起《重赠赵给事》
深山古驿分驺骑,芳草闲云逐隼旟。中唐·作者:皇甫曾《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质明斋祭北风微,驺驭千群拥庙扉。唐·作者:耿湋《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金章玉节鸣驺远,白草黄云出塞寒。中唐·作者:权德舆《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曲罢卿卿理驺驭,细君相望意何如。中唐·作者:权德舆《朝回阅乐寄绝句》
青光照目青门曙,玉勒雕戈拥驺驭。中唐·作者:权德舆《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上略儒风并者稀,翩翩驺骑有光辉。中唐·作者:权德舆《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今日鸣驺到嶓峡,还胜博望至河源。中唐·作者:羊士谔《赴资阳经嶓冢山》
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中唐·作者:刘禹锡《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唐·作者:李绅《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垂鞭欲渡罗敷水,处分鸣驺且缓驱。唐·作者:白居易《过敷水》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中唐·作者: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
偶逢游客同倾酒,自有前驺耻见山。唐·作者:姚合《偶题》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中唐·作者:元稹《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
乘驺玩罢归禅院,佳境原来尽属僧。唐·作者:郏滂《塔山二首 其二》
不遣前驺妨野逸,别寻逋客互招延。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 其一》
䝟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草色青青宜建隼,蝉声处处杂鸣驺。盛唐·作者:皇甫冉《送崔使君赴寿州》
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唐·作者:钱起《重赠赵给事》
深山古驿分驺骑,芳草闲云逐隼旟。中唐·作者:皇甫曾《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质明斋祭北风微,驺驭千群拥庙扉。唐·作者:耿湋《贺李观察祷河神降雨》
金章玉节鸣驺远,白草黄云出塞寒。中唐·作者:权德舆《送张阁老中丞持节册吊回鹘》
曲罢卿卿理驺驭,细君相望意何如。中唐·作者:权德舆《朝回阅乐寄绝句》
青光照目青门曙,玉勒雕戈拥驺驭。中唐·作者:权德舆《送张仆射朝见毕归镇》
上略儒风并者稀,翩翩驺骑有光辉。中唐·作者:权德舆《送韦行军员外赴河阳》
今日鸣驺到嶓峡,还胜博望至河源。中唐·作者:羊士谔《赴资阳经嶓冢山》
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中唐·作者:刘禹锡《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州别墅》
尔效驺虞护生草,岂徒柔伏在淮淝。唐·作者:李绅《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不殊今编于后兼纪瑞物》
垂鞭欲渡罗敷水,处分鸣驺且缓驱。唐·作者:白居易《过敷水》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中唐·作者:柳宗元《李西川荐琴石》
偶逢游客同倾酒,自有前驺耻见山。唐·作者:姚合《偶题》
紫垣驺骑入华居,公子文衣护锦舆。中唐·作者:元稹《陪韦尚书丈归履信宅因赠韦氏兄弟》
乘驺玩罢归禅院,佳境原来尽属僧。唐·作者:郏滂《塔山二首 其二》
不遣前驺妨野逸,别寻逋客互招延。五代至宋初·作者:徐铉《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
只恐欲闲闲不得,绛驺重引入宸居。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将就十章更献三首词虽愈拙诚即可矜或歌执事之风猷或导鄙人之情志愿宽捷给稍赐披寻 其一》
騶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騶】【亥集上】【馬字部】 騶;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443第12【唐韻】【正韻】側鳩切【集韻】【韻會】葘尤切, 音鄒。【玉篇】騶虞,義獸,至德所感則見。馬之屬。【埤雅】騶虞尾長於身,西方之獸也。不履生草,食自死之肉。【詩·召南】于嗟乎騶虞。○按《賈誼·新書》以詩騶虞爲騶人虞人,非獸也。《正字通》,騶虞或作騶吾,騶牙。吾牙字雖與虞異,其爲騶虞一也。字彙分騶虞騶牙爲二獸,泥。 又【說文】廐御也。【禮·月令】季秋,天子敎於田獵,命僕及七騶咸駕。【註】七騶,謂趣馬,主爲諸官駕說者也。【疏】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總主之人, 六騶有七,故爲七騶,皆以馬駕車。又【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焉,使訓羣騶知禮。【註】六騶,六閑之騶。 又騶虞,縣名。【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騶虞縣。 又姓。周騶衍騶忌皆齊人,見【戰國策】。 又與菆同。【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矢道同的。【註】蘇林曰:騶音馬驟之驟。如淳曰:騶,矢也。師古曰:騶謂矢之善者也。春秋左氏傳作菆字,其音同。騶發,發騶矢以射也。蘇音失之矣。 又與趨走之趨同。【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所以養耳。 又叶逡須切,音趨。【前漢·敘傳】舞陽鼓刀,滕公廐騶。穎隂商販,曲周庸夫。攀龍附鳳, 乗天衢。 又叶牕兪切,音芻。【淮南子·原道訓】四時爲馬,隂陽爲騶,乗雲凌霄,與造化者俱。 又【集韻】才 切。與驟同。【禮·曲禮】車驅而騶。【註】騶音驟。考證:〔【左傳·成十八年】程鄭爲乗馬御,六騶屬馬。〕 謹照原文屬馬改屬焉。〔【前漢·鼂錯傳】材官騶發,騶矢道同的。〕 謹照原文省下騶字。〔【荀子·正論篇】步中武象,騶中韶濩,以養耳。〕 謹照原文以字上增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