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字的含义
应字的解释
应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7
- 拼音:yìng
- 繁体:應
- 笔画:7
- 部首:广
应字寓意
【应】应 (應) yīng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坣 )。应有尽有。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姓。 当该 应 (應) yìng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 )。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
应字解释
【应】[①][yīng][《廣韻》於陵切,平蒸,影。]“应1”的繁体字。(1)应当,应该。(2)认为是;是。(3)所有,全部。(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是立即进行的。相当于“很快”、“立即”。(5)副词。表示料想之词。犹恐怕、大概。(6)副词。犹曾;须。多与“不”或“未”连用。(7)犹顾,知。(8)通“膺”。当,判处。(9)古国名。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10)姓。[②][yìng][《廣韻》於證切,去證,影。]“应2”的繁体字。(1)受;接受。(2)应声,回答。(3)应允;许诺。(4)应和。(5)响应。(6)符合;适应;顺应。(7)指照应。(8)应付;对付。(9)支付;供给。(10)感应;应验。(11)迎击。(12)古乐器名。小鼓。(13)同“雁”。参见“應2步”。(14)通“颜”。参见“應2行”。
应字诗词来源
【应】象三德兮瑞应图。东汉·作者:班固《论功歌诗二首 其一 灵芝歌》
应治归德合望规。东汉·作者:崔骃《七言诗》
素雁蜿蟺感清羽,玄鹤回翔应徵宫。东汉·作者:刘騊駼《玄根赋 其六》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八》
符深情兮应遥心,促千里兮测云天。南朝宋·作者:刘骏《歌》
千里之应出言善。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南梁·作者:江淹《歌》
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应过隙。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南梁·作者:萧纲《夜望单飞雁诗》
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若使月光无近远,应昭离人今夜啼。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四》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南梁·作者:萧绎《送西归内人诗》
试为来看上林雁,应有遥寄陇头书。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乌啼汉没天应曙,只持怀抱送郎去。陈朝·作者:陈叔宝《乌栖曲三首 其三》
半醉骊歌应可奏,上客莫虑掷黄金。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幽兰度曲不可终,阳台梦里自应通。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故人虽故昔经新,新人虽新复应故。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二》
应治归德合望规。东汉·作者:崔骃《七言诗》
素雁蜿蟺感清羽,玄鹤回翔应徵宫。东汉·作者:刘騊駼《玄根赋 其六》
莫言草木委冬雪。会应苏息遇阳春。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十八》
符深情兮应遥心,促千里兮测云天。南朝宋·作者:刘骏《歌》
千里之应出言善。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四》
美人不见紫锦衾。黄泉应至何所禁。南梁·作者:江淹《歌》
少年持名不肯尝。安知白驹应过隙。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南梁·作者:萧子显《春别诗四首 其三》
早知半路应相失,不如从来本独飞。南梁·作者:萧纲《夜望单飞雁诗》
只应私将琥珀枕,暝暝来上珊瑚床。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若使月光无近远,应昭离人今夜啼。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四》
欲觅行人寄消息,衣常潮水暝应还。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南梁·作者:萧绎《送西归内人诗》
试为来看上林雁,应有遥寄陇头书。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乌啼汉没天应曙,只持怀抱送郎去。陈朝·作者:陈叔宝《乌栖曲三首 其三》
半醉骊歌应可奏,上客莫虑掷黄金。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幽兰度曲不可终,阳台梦里自应通。陈朝·作者:江总《秋日新宠美人应令诗》
辽西水冻春应少,蓟北鸿来路几千。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一》
故人虽故昔经新,新人虽新复应故。陈朝·作者:江总《闺怨篇 其二》
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应】【卯集上】【心字部】 應;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344第05【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 聲。【徐曰】 ,鷹字也。本作 ,今作應。 又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又【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又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又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又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又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又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又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又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