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字的含义
庸字的解释
庸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1
- 拼音:yōng
- 繁体:庸
- 笔画:11
- 部首:广
庸字寓意
【庸】庸 yōng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医。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没有志气,没有作为)。 需要:无庸细述。无庸讳言。 岂,怎么:庸讵(岂,何以,怎么,亦作“庸遽”)。 中国唐代一种赋税法:租庸调。 功劳:庸绩(功绩)。 古同“佣”,雇佣。
庸字解释
【庸】[①][yōng][《廣韻》餘封切,平鍾,以。](1)用。采用。(2)用。任用。(3)用。需要。(4)功勋。(5)劳苦。(6)酬其功劳。(7)后多作“傭”。受雇。(8)后多作“傭”。受雇用的劳动力。(9)后多作“傭”。受雇者的工钱。(10)更代。(11)隋唐时期赋役法规定,成丁者每年服役二十日,若不服役则每日须纳绢数尺,谓之“庸”。(12)平常。(13)引申为平凡,平庸。(14)常人;众人。(15)大钟。后作“鏞”。(16)城垣,墙。后作“墉”。(17)倦。后作“慵”。(18)水沟。(19)副词。大概;或许。犹殆。(20)副词。岂,难道。(21)副词。立即,立刻。(22)副词。经常,常常。(23)介词。由,从。(24)介词。按,依照。(25)介词。因此。(26)连词。于是,就。(27)连词。以,而。(28)通“容”。隐蔽。(29)通“頌”。置于西方之磬。(30)通“訟”。(31)通“融”。明。(32)通“閻”。(33)通“燄”。火苗。(34)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35)姓。汉代有庸谭。见《後汉书·儒林传·孙期》。
庸字诗词来源
【庸】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唐·作者:杜甫《岁晏行》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唐·作者:武少仪《诸葛丞相庙》
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中唐·作者: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国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许庸夫干。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唐·作者:李绅《龟山寺鱼池 其一》
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中唐·作者:柳宗元《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唐·作者:章孝标《咏弓》
埋名晦迹殊幽隐。灰心讷辨示愚庸。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九 第十三》
凡庸弱质感天仙,欢合交情仅一年。唐·作者: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赵旭酬青童君诗》
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亦相传。唐·作者:佚名《咏和凝范质》
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庸争。唐·作者:傅翕《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此是吾家真一子,庸愚谁敢等闲猜。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五十四》
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唐·作者:温庭筠《戏令狐相》
风飒沈思眼忽开,尘埃污得是庸才。唐·作者:刘得仁《寄友人》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唐·作者: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唐·作者: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唐·作者:薛逢《送司徒相公赴阙》
急徵祗是再登庸,生意人心万国同。五代·作者: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其二》
宠渥岂唯分节钺,勋庸须勒上钟彝。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唐·作者:武少仪《诸葛丞相庙》
再调公鼎勋庸盛,三受兵符宠命新。中唐·作者:张籍《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国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许庸夫干。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凡庸不识慈悲意,自葬江鱼入九泉。唐·作者:李绅《龟山寺鱼池 其一》
附庸唯有铜鱼使,此后无因寄远书。中唐·作者:柳宗元《铜鱼使赴都寄亲友》
湓城万里隔巴庸,纻薄绨轻共一封。中唐·作者:元稹《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较量武艺论勋庸,曾发将军箭落鸿。唐·作者:章孝标《咏弓》
埋名晦迹殊幽隐。灰心讷辨示愚庸。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九 第十三》
凡庸弱质感天仙,欢合交情仅一年。唐·作者:宋人著作中所载唐五代神仙鬼怪诗《赵旭酬青童君诗》
从此庙堂添故事,登庸衣钵亦相传。唐·作者:佚名《咏和凝范质》
解了空心无隔碍,世间言论不庸争。唐·作者:傅翕《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二 第二章明真照无照》
此是吾家真一子,庸愚谁敢等闲猜。中唐·作者:吕岩《七言 其五十四》
自从元老登庸后,天下诸胡悉带铃。唐·作者:温庭筠《戏令狐相》
风飒沈思眼忽开,尘埃污得是庸才。唐·作者:刘得仁《寄友人》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唐·作者:李商隐《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唐·作者: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十载殿廷连步武,雨来庸蜀抚疲羸。唐·作者:薛逢《送司徒相公赴阙》
急徵祗是再登庸,生意人心万国同。五代·作者: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其二》
宠渥岂唯分节钺,勋庸须勒上钟彝。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庸】【寅集下】【广字部】 庸;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47第30〔古文〕 【唐韻】【廣韻】余封切【集韻】【類篇】【韻會】餘封切, 音容。【說文】庸,用也。【書·堯典】疇咨若時登庸。【傳】將登用之。【莊子·齊物論】爲是不用而寓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 又【爾雅·釋詁】常也。【易·乾卦】庸言之信,庸行之謹。【書·臯陶謨】自我五禮有庸哉。【傳】用我五等之禮接之,使有常。 又【玉篇】功也。【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傳】庸,功也。【晉語】無功庸者,不敢居高位。【註】國功曰功,民功曰庸。【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統詔王馭萬民,五曰保庸。【註】安有功者。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祿,則民興功。 又【爾雅·釋詁】勞也。【疏】謂勞苦。又【釋訓】庸庸,勞也。【疏】有功庸者皆勞也。【詩·王風】我生之初尚無庸。【箋】庸,勞也。 又【廣韻】和也。【禮·中庸疏】以其記中和之爲用也。 又【集韻】愚也。【史記·周勃傳】才能不過凡庸。 又豈也。【左傳·莊十四年】庸非貳乎。【前漢·文帝紀賜尉佗書】雖王之國,庸獨利乎。 又租庸賦法。【唐書·食貨志】用民之力,歲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爲絹三尺,謂之庸。 又水庸。【禮·郊特牲】祭坊與水庸事也。【註】水庸,溝也。【疏】坊者所以畜水,亦以鄣水。庸者所以受水,亦以泄水。 又國名。【左傳·文十六年】楚滅庸。【註】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 又庸浦,地名。【左傳·襄十三年】戰于庸浦。 又姓。【姓譜】庸國子孫,以姓爲氏。【前漢·儒林傳】膠東庸生。 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庸之民於 邑,故邶庸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按《毛詩》作鄘。 又與墉通。【詩·大雅】因是謝人,以作爾庸。【註】庸,城也。【禮·王制】附于諸侯曰附庸。【註】附庸,小城也。 又與傭通。【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於齊。【註】師古曰:謂庸作受顧也。【司馬相如傳】與庸保雜作。【註】師古曰庸即謂賃作者保謂庸之可信任者也。 又與鏞通。【詩·商頌】庸鼓有斁。【傳】大鐘曰庸。 又叶于方切,音央。【 琳·車渠椀賦】廉而不劌,婉而成章。德兼聖哲,行應中庸。考證:〔又與鄘通。【前漢·地理志】遷邶鄘之名於 邑,故邶鄘衞三國之詩,相與同風。〕 謹照原文兩鄘字 改庸。名改民。〔【前漢·欒布傳】窮困賣庸與齊。〕 謹照原文與改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