饩字的含义
饩字的解释
饩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19
- 拼音:xì
- 繁体:餼
- 笔画:7
- 部首:饣
饩字寓意
【饩】饩 (餼) xì 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赠送人的粮食或饲料。 赠送食物。
饩字解释
【饩】[①][xì][《廣韻》許既切,去未,曉。]“氣2”的今字。“既2”的被通假字。“饩1”的繁体字。(1)赠送人的粮食。(2)泛指粮食。(3)饲料。(4)活的牲口。亦指生肉。(5)赠送。(6)廪给;俸禄。
饩字诗词来源
【饩】宁为礼本饔与饩。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
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中唐·作者: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酒臭瓮兮肉烂床,马馀粱兮犬馀饩。北宋·作者:石介《彼县吏》
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北宋·作者:邵雍《观五伯吟》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北宋·作者:郑獬《酬随子直十五兄》
层台大厦礼少变,饩羊不去精享通。北宋·作者:刘摰《社日陪祀渚宫退作长句呈圣邻屯田》
饩羊之存良小补,此宝岂徒周石鼓。北宋·作者:晁补之《贾硕秀才得两圭有邸》
山英饩公却薄相,木兰坠露和秋菊。北宋·作者:毛滂《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用前韵奉寄》
葛巾藜杖轻轩冕,盂饭盘蔬鄙饩牵。北宋·作者:谢逸《又饮西塔寺游南湖用老杜城西陂泛舟诗为韵》
牛既写形呈粔籹,马军驰酒送蒲萄。北宋·作者:曾诚《七夕王都尉邀同舍置酒听琵琶》
旦旦升堂说书罢,只恐廪饩生尘埃。宋·作者:郑刚中《封州学东池岁率孳鱼冬晚粥之用佐养士教授高公补之至以绍兴己巳之春夏偶微旱至秋掌计者告匮试出池鱼则比旧加三倍得众谓公躬自临池鱼不化为苞苴故所获如是观如居士曰汉武帝时海旁民入租渔海鱼不胜计县官利而取之鱼不出捐以予民鱼乃再来由是知物之繁夥皆天道益寡之意教授念念以廪饩不继为忧则盛池鱼以丰其入亦天意哉戏赋之》
鱼釜鹑衣救叔寒,牺樽羊饩度姑山。南宋·作者:项安世《和陈待制江城毕工遇雪》
日输月给辈相望,饩牵竭矣公愈坚。南宋·作者:项安世《送张安抚》
未遑饩粟如子罕,谩复公言付阿平。南宋·作者:陈造《次韵赵教授 其一》
汉家最重水衡丞,廪饩钱多上所能。南宋·作者:敖陶孙《寿通守赵寺丞》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宋·作者:虞俦《戏书》
同是此君供廪饩,居然地位判卑高。南宋·作者:徐鹿卿《子野惠竹?有感而赋二绝 其二》
高门定有丰醪饩,下里畴能馈粲薪。宋末元初·作者:方回《十二月十三日三桥小雪》
儿孙长大衣装少,婢仆顽慵廪饩微。宋末元初·作者:方回《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 其二》
百姓把盏长官受,饩牲器币厩宇充。宋末元初·作者:方回《送□景文长兴丞》
虽然廪饩各不一,就中总免拘常伦。中唐·作者:李渤《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酒臭瓮兮肉烂床,马馀粱兮犬馀饩。北宋·作者:石介《彼县吏》
虽则饩羊能爱礼,奈何鸣凤未来仪。北宋·作者:邵雍《观五伯吟》
外台使者争荐之,野庐供饩礼所宜。北宋·作者:郑獬《酬随子直十五兄》
层台大厦礼少变,饩羊不去精享通。北宋·作者:刘摰《社日陪祀渚宫退作长句呈圣邻屯田》
饩羊之存良小补,此宝岂徒周石鼓。北宋·作者:晁补之《贾硕秀才得两圭有邸》
山英饩公却薄相,木兰坠露和秋菊。北宋·作者:毛滂《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用前韵奉寄》
葛巾藜杖轻轩冕,盂饭盘蔬鄙饩牵。北宋·作者:谢逸《又饮西塔寺游南湖用老杜城西陂泛舟诗为韵》
牛既写形呈粔籹,马军驰酒送蒲萄。北宋·作者:曾诚《七夕王都尉邀同舍置酒听琵琶》
旦旦升堂说书罢,只恐廪饩生尘埃。宋·作者:郑刚中《封州学东池岁率孳鱼冬晚粥之用佐养士教授高公补之至以绍兴己巳之春夏偶微旱至秋掌计者告匮试出池鱼则比旧加三倍得众谓公躬自临池鱼不化为苞苴故所获如是观如居士曰汉武帝时海旁民入租渔海鱼不胜计县官利而取之鱼不出捐以予民鱼乃再来由是知物之繁夥皆天道益寡之意教授念念以廪饩不继为忧则盛池鱼以丰其入亦天意哉戏赋之》
鱼釜鹑衣救叔寒,牺樽羊饩度姑山。南宋·作者:项安世《和陈待制江城毕工遇雪》
日输月给辈相望,饩牵竭矣公愈坚。南宋·作者:项安世《送张安抚》
未遑饩粟如子罕,谩复公言付阿平。南宋·作者:陈造《次韵赵教授 其一》
汉家最重水衡丞,廪饩钱多上所能。南宋·作者:敖陶孙《寿通守赵寺丞》
阅遍炎凉还自笑,坐靡廪饩更何求。宋·作者:虞俦《戏书》
同是此君供廪饩,居然地位判卑高。南宋·作者:徐鹿卿《子野惠竹?有感而赋二绝 其二》
高门定有丰醪饩,下里畴能馈粲薪。宋末元初·作者:方回《十二月十三日三桥小雪》
儿孙长大衣装少,婢仆顽慵廪饩微。宋末元初·作者:方回《十一月二十日南至二首 其二》
百姓把盏长官受,饩牲器币厩宇充。宋末元初·作者:方回《送□景文长兴丞》
饩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饩】【戌集下】【食字部】 餼;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427第31【廣韻】【集韻】許旣切【韻會】於旣切, 音欷。【玉篇】饋餉也。【周禮·秋官·司儀】致饔餼。【註】小禮曰飧,大禮曰饔餼。又【周語】廩人獻餼。【註】禾米也。 又牲生也。【儀禮·聘禮】餼之以其禮,上賔大牢,積惟芻禾,介皆有餼。【註】凡賜人以牲生曰餼。餼猶稟也,結也。【疏】按經云:主國使卿歸饔餼。五牢云:飪一牢,腥二牢,餼二牢, 于門西。鄭註云:餼,生也。牛羊右手牽之,豕東之,是牲生曰餼。論語,告朔之餼羊,鄭註亦云:牲生曰餼。春秋傳,餼臧石牛,服氏亦云:牲生。是凡牲生曰餼。春秋僖三十三年:鄭皇武子云:餼牽竭矣。服氏以爲腥曰餼,以其對牽,故以餼爲腥。詩序云:雖有牲牢饔餼。鄭云:腥曰餼,以其對生是活,故以餼爲腥。 又【魯語】馬餼不過稂莠。【註】秣也。◎按說文本作氣。餼,饋客芻米也。齊人來氣諸侯,見春秋桓十年。或从食作餼,或从旣作 ,亦借旣,義 同。今通作餼。考證:〔又【地官·司徒】廩人獻餼。【註】禾米也。〕 謹按此出國語之周語篇不出周禮地官司徒。今將地官司徒字改爲周語。〔【儀禮】【疏】引春秋傳,餼藏石牛〕 謹照原文藏改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