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miǎn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沔字寓意

【沔】 miǎn 水流充满河道。 〔水〕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 古同“湎”,沉迷。

沔字解释

【沔】[①][miǎn][《廣韻》彌兗切,上獮,明。]亦作“汅1”。(1)水流满貌。(2)通“湎”。沉迷。(3)水名。北源出自今陕西省留坝县西,一名沮水;西源出自今宁强县北。二源合流后通称汉水,故古代也作汉水的别称。又水入江以后,今湖北省武汉市以下的长江古代亦通称水。故《水经》叙水下游一直到入海为止。

沔字诗词来源

【沔】咄嗟失道尔回驾,沔彼流水趣东瀛。南齐·作者:王融《回向门诗》
丘山岌岌连天峻,沔水澄澄彻底清。唐·作者:不详《时人号王丘崔沔语》
沔人澄明澈底清,丘山介直连天峻。唐·作者:佚名《选人为崔沔王丘歌》
年年春浪来巫峡,日日残阳过沔州。唐末·作者:韩偓《过汉口》
江海淮济洎汉沔,岂不浩渺汪而大。北宋·作者:欧阳修《巩县初见黄河》
烟开汉沔晓光薄,雪下褒斜寒力峻。北宋·作者:文同《送提刑司勋》
半符双节镇关东,汉沔从来地望雄。北宋·作者:苏颂《送襄州李观察》
故人领麾江沔口,公暇登临频入手。北宋·作者:王得臣《诗三首 其一》
自从毡裘南渡沔,襄阳无事多春游。北宋·作者:苏轼《襄阳古乐府三首 其三 襄阳乐》
荆江洞庭春浪起,汉沔初来入江水。北宋·作者:苏辙《赋黄鹤楼赠李公择》
南阳虽好远江干,襄沔归来失病颜。北宋·作者:彭汝砺《和范学士韵 其七》
樵歌南习巴巫远,客棹西归沔水分。北宋·作者:孙圭《白云楼》
汉沔当年控上游,孙权曾此困曹刘。宋·作者:吴处厚《秋兴亭怀古》
君方上冢渡沔去,我适乘舟投剡中。北宋·作者:贺铸《访金陵王闲叟不遇留别》
沔阳湖上小留连,疑是前时李谪仙。北宋·作者:贺铸《寄别秦观少游》
大别山颠清沔尾,飞亭岧峣带云起。北宋·作者:贺铸《题汉阳招真亭》
岁云暮矣七泽空,汤汤汉沔天北风。北宋·作者:张耒《白纻词二首效鲍照 其二》
窗影偷来湓浦白,檐光飞入沔城红。宋·作者:孔平仲《和经父登黄鹤楼》
轻澜沔满带维舟,新雨群鱼藻际浮。北宋·作者:李廌《和杨元忠主簿观鱼》
宾主相忘沔水滨,高风谁与向来亲。北宋·作者:邹浩《次韵答谢公靖节推将至襄阳见寄 其二》

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沔】【巳集上】【水字部】 沔; 康熙笔画:8; 页码:页611第16【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正韻】美辨切, 音緬。水名。【說文】沔水出武都沮縣東狼谷。【書·禹貢】浮于潛,逾于沔。【傳】漢上曰沔。 又【廣輿記】沔口,在漢陽府城西南。【地理通釋】漢入江處謂之沔口。【漢陽圖經】漢沔本一水也。 又州名。【廣韻】春秋鄖國之地,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武德初置沔州。【廣輿記】今爲漢陽府。 又沔陽州,屬安陸府,漢竟陵地,梁沔陽。又沔縣,屬漢中府,本漢沔陽縣。又沔池縣,屬河南府。 見【廣輿記】。 又水流滿也。【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又與湎通。【史記·樂書】流沔沈佚。 又【集韻】美隕切,音閔。水名。【書·禹貢註】沔池。一音亡忍切。 又母婢切,音弭。與濔同。水盛貌。詳濔字註。

与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