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沪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沪字寓意

【沪】 (滬) hù 〔渎〕古代称松江的下游,在今中国上海市。 中国上海市的别称(相传境内的吴淞江就是古代的“渎”,因而得名)。

沪字解释

【沪】[①][hù][《廣韻》侯古切,上姥,匣。]“1”的繁体字。(1)捕鱼的竹栅。(2)上海的简称。

沪字诗词来源

【沪】罛疏沪腐鲈鳜脱,止失检驭无谗疵。唐·作者: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休话还丹大鼎沪,我缘经历尽皆虚。北宋·作者:赵炅《逍遥咏 其四》
低侵沪渎田交岸,高傍支山水满车。北宋·作者:朱长文《吴门比月不雨司封使君深闵而精祈俄有佳应谨吟成七言二首聊代谒贺 其二》
别浦回潮鱼沪密,孤舟春近雁沙温。南宋·作者:陆游《江村道中书触目》
沪渎城西古道场,洞天深处绿云凉。元·作者:成廷圭《题上海静安寺绿云洞天为宁为无寺之祖师虾子和尚》
东吴内史晋长城,沪渎千年壁垒平。元·作者:郑元祐《静安八咏 其五 沪渎垒》
河水初润瓠子决,东吴沪渎复漫泄。元·作者:唐奎《静安八咏录五 其一 赤乌碑》
金人入梦兴梵宗,重玄始创沪渎东。元·作者:陆侗《静安八咏录四 其一 赤乌碑》
昆山春暖玉生烟,沪渎潮平水接天。元末明初·作者:谢应芳《和陶菊庄郊行 其一》
王琳遗爱寿阳间,袁崧殉名沪渎口。元末明初·作者:王逢《张武略》
沪渎城边秋气高,鴐鹅鸿雁各求曹。元末明初·作者:袁凯《江上书怀》
沪渎高城今已残,独馀木叶洒惊湍。元末明初·作者:袁凯《沪渎龙王庙晚眺》
袁公筑垒吴淞口,废址犹存沪渎名。元末明初·作者:钱岳《静安八咏录三 其三 沪渎垒》
乞食屡经祇树下,降龙因落沪川边。元末明初·作者:释妙声《次韵开元石钵》
好景坐看潮落处,钓船渔沪满沙洲。明·作者:邢宥《寄南文世远家》
沪渎旧名馀战地,灵岩佳迹播图经。明·作者:程敏政《与杨君谦仪曹刘振之鸿胪游灵岩遇雨 其一》
潮平沪渎城头月,花落云间洞里天。明·作者:顾清《春日杂兴 其二》
栖禽半没沪鱼蹊,落叶全深采樵路。明·作者:皇甫涍《秋日过庄居》
沪渎祠荒古垒平,东西芦浦荻芽生。明·作者:顾彧《海上竹枝词七首 其七》
谁人不是黄金注,独控青騧沪渎东。明·作者:归有光《海上纪事十四首 其六》

沪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沪】【巳集上】【水字部】 滬;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12第12【唐韻】 古切【集韻】後五切, 音戸。 滬,水名也。 又【陸龜蒙·漁具詠序】綱罟之流,列竹於海澨曰滬。【註】吳人今謂之籪。

与沪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沪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