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瀾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1
  • 拼音:lán
  • 繁体:
  • 笔画:20
  • 部首:

瀾字寓意

【瀾】 lán 见“澜”。

瀾字解释

【瀾】[①][lán][《廣韻》落干切,平寒,來。][《廣韻》郎旰切,去翰,來。]亦作“漣2”。“澜1”的繁体字。(1)大波浪。(2)波纹。(3)兴起波澜。(4)同“灡”。淘米水。[②][làn][《廣韻》郎旰切,去翰,來。][《字彙》郎患切]“澜2”的繁体字。(1)见“2漫”。(2)见“2賤”。

瀾字诗词来源

【瀾】望南山兮发哀叹,感机杖兮涕汍澜。曹魏·作者:嵇康《思亲诗》
回澜瀄汩泛增雉。争河投岸掬盈指。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五 忱威》
自樊汉仙波流水清且澜。救此倒悬拯涂炭。南梁·作者: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 其四 道亡》
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 其十四 徵调曲六首》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初唐·作者:王勃《秋江送别二首 其二》
秋月皛皛泛澄澜,冬景青青步纤草。唐·作者:张说《同赵侍御乾湖作》
夜夜恒飞银汉曲,朝朝常饮玉池澜。初唐·作者:武三思《仙鹤篇》
节既秋兮天向寒,沅有漪兮湘有澜。唐·作者:李如璧《明月》
淮水不绝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盛唐·作者:李白《赠华州王司士》
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盛唐·作者:王维《酌酒与裴迪》
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作者: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唐·作者: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
平生赋性爱观澜,今日登临叠秀山。中唐·作者:周渭《叠秀山》
曾澜起兮风自飘,云溶溶兮连泬沉寥。唐·作者:皇甫松《大隐赋附歌 其二》
波澜晴泛三春色,桃李争开两岸芳。唐·作者:陈上卿《句》
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中唐·作者:韩愈《永贞行》
欲将层级压篱落,未许波澜量斗石。中唐·作者:韩愈《河南令舍池台》
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中唐·作者:韩愈《记梦》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中唐·作者:刘禹锡《杂曲歌辞 其六 竹枝》
每况襟怀同宴会,共将心事比波澜。唐·作者:张浑《七老会诗》

瀾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瀾】【巳集上】【水字部】 瀾;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661第29【唐韻】洛干切【集韻】【韻會】郞干切, 音蘭。大波也。【爾雅·釋水】大波爲瀾。【註】瀾,言渙瀾也。【釋名】瀾,連也。言波體轉流,相連及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 郞旰切,音爛。義同。 又瀾漫,淋漓貌。一曰分散也。【王褒·洞簫賦】 恅瀾漫。 又瀾汗,長貌。【木華·海賦】洪濤瀾汗。 又米汁也。【周禮·地官·稾人註】潘瀾戔餘,不可褻也。【禮·內則註】爛,力旦反。或作灡。 又【韻補】叶陵延切,音連。【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或虎變而獸擾,或龍見而鳥瀾。

与瀾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瀾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