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yǎ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蝘字寓意

【蝘】 yǎn 〔蜓〕a.古书上指壁虎。b.一种爬虫,全身有光滑圆鳞,背面古铜色,有金属光泽,捕食昆虫。亦称“铜石龙子”。 蝉的一种。

蝘字解释

【蝘】[①][yǎn][《廣韻》於幰切,上阮,影。][《廣韻》於殄切,上銑,影。]亦作“1”。(1)蝉属。(2)守宫。俗称壁虎。(3)同“鼹”。参见“鼠”、“腹”。

蝘字诗词来源

【蝘】庄生已愤鸱鸢赫,杨子休讥蝘蜓嘲。北宋·作者:林逋《湖山小隐 其一》
今年雨足年亦丰,蜥蜴蝘蜓俱论功。北宋末·作者:周紫芝《题张元明四鬼捕懒龙图》
何事腹中藏怪物,人惊蝘蜓气如虹。宋·作者:杨备《铜螭署》
龟藏六用泥中乐,未信时人蝘蜓嘲。宋末元初·作者:方回《用前韵酬孟君复二首 其一》
蝘蜓走昂头,螳螂怒张臂。宋末元初·作者:艾性夫《题曾逵臣草虫》
蹇蝘声乾林更静,碧梧阴转月初圆。宋末元初·作者:方一夔《苦热五首 其三》
江水东来岂云浅,中有鲸鱼逢蝘蜓。元·作者:吴复兴《送贾宪使赴中书郎中》
虾蟆池头野苗绿,蝘蜿交盘蜗角触。元·作者:叶兰《墨画草虫图》
好怀倾写向谁是,或执蝘蜓嘲神龙。元末明初·作者:郭钰《龙伯渊席上和周子谅长歌兼呈诸君子》
后来作者百四五,鱼目蝘蜓愁嘲讪。元末明初·作者:刘崧《秋日承陈子相寄示送别诗并录登武山及往年武溪相忆之作比兴清远兼有思致所以爱我者深矣能无报乎辄赋长歌以答远意并柬南溪萧翀诸子》
蝘蜓莫轻笑,鱼虾敢唐突。明·作者:应履平《游雪窦山歌》
蝘蜒数里联鳌峰,峰前佳气长郁葱。明·作者:黄仲昭《寿庆堂为陈景厚地官赋》
一朝此地黄龙飞,蝘蜓鲸鲵徒溅血。明·作者:唐顺之《皇陵行》
双龙蜒蝘抱珠迎,讲院天开属地生。明·作者:庞嵩《龙潭书院》
马瘦尾尖了无肉,颈长筋绽抽兰甚,俨如蝘蜓缘壁腾。明·作者:徐渭《九马圉人图二圉醉濒堕》
结网垂纶何必问,蛟龙蝘蜓莫须疑。明·作者:林大春《放生池》
姬周达騧直蝘蜓,高辛才子俱蠛蠓。明·作者:赵完璧《八龙济美行赠刘春台太守》
蝘蜓似蛇缘短壁,鹭鹚如鹤下澄潭。明·作者:郑明选《沈长山山庄 其三》
昌黎漫诧蚍蜉横,中散休嗔蝘蜓豪。明·作者:胡应麟《邓远游貤书远讯纚纚千言副以绝句十章如龙泉太阿不可迫视间颇为余致前新之愤不知余比为浮名所累无地自藏知我者希我且贵矣四绝寥寥用谢良友 其二》
麟游不省戕胎卵,龙斗何知及蝘蜓。明末清初·作者:钱谦益《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路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涂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 其六》

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蝘】【申集中】【虫字部】 蝘;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089第14【唐韻】【集韻】 於殄切,音偃。【詩·大雅】如蜩如螗。【傳】螗,蝘也。【疏】蟬屬也。草木疏云:一名蛁蟟,靑徐謂之螇螰,楚人謂之蟪蛄,秦燕謂之蛥蚗,或名之蜓蚞。郭云:俗呼爲胡蟬,江南謂之螗蛦,互詳蜩、蟬二字註。 又蝘蜓。【爾雅·釋魚】蜥蜴,蝘蜓。【揚雄·解嘲】執蝘蜓而嘲龜龍,不亦病乎。【註】說文曰:在壁曰蝘蜓,在草曰蜥蜴。【古今注】蝘蜓一名龍子,一曰守宮,一曰蛇醫,大者長三尺,其色黑紺者善螫人。一名黑螈,一名綠螈也。【廣韻】《博物志》:蝘蜓卽守宮,以器養之,食以朱砂,體盡赤,重七斤,擣萬杵,以 女人體,終身不滅。淫則 滅,故號守宮。漢武試之,驗。互見蜥字註。 又【集韻】隱幰切,音匽。義同。 或作 。考證:〔【爾雅·釋蟲】蜥蜴,蝘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与蝘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